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2000年第1期51-54,共4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参考文献6
-
1谢希德,倪世雄主编.《曲折的所程-中美建交20年》,8-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
2牛军主编.《克林顿治下的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5页.
-
31997年10月29日《中美联合声明》
-
4《努力建立中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96页.
-
5牛军.《疑虑:评析中国人对中美关系的战略思考》[J].太平洋学报,1998,(4).
-
6时殷弘,石斌.美国与21世纪世界政治的根本问题[J].战略与管理,1997(3):1-11.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17
-
1李怀义.亚太安全:概念与模式[J].国际政治研究,2001,22(1):89-94. 被引量:2
-
2王亚明.和平崛起: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价值和利益取向[J].浙江社会科学,2005(1):52-57. 被引量:1
-
3陆钢.21世纪俄罗斯外交战略评估[J].今日前苏联东欧,2000(1):29-33.
-
4时殷弘.风物长宜放眼量——论中国应有的外交哲学和世纪性大战略[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3-20. 被引量:10
-
5崔春,袁峰.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文化主权[J].法制与社会,2008(36):245-246. 被引量:1
-
6李瑞清.国家与区域贸易政策对WT O的反作用[J].上海经济研究,2006,18(3):29-33.
-
7毛德松.融入国际社会与体制内抗争——中国反霸权政策的新解读[J].理论界,2007(4):214-215.
-
8刘胜湘,章宗艳.美国研究全球化影响的三大外交思潮[J].国外社会科学,2008(2):42-46.
-
9钱皓.美国思想库与美对华环境、能源政策考释[J].历史教学问题,2011(2):4-12.
-
10时殷弘.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基本问题——步入21世纪之际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0,8(2):10-20.
同被引文献108
-
1杨洁勉.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J].美国研究,1999,13(4):22-38. 被引量:5
-
2袁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22(3):78-83. 被引量:10
-
3朱锋.“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美国“意象”的由来[J].美国研究,2005,19(3):33-59. 被引量:50
-
4王缉思.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22(5):13-16. 被引量:22
-
5陶季邑.近年来美国学界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对外战略调整的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06(3):115-121. 被引量:2
-
6唐永胜,卢刚.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J].现代国际关系,2007(6):52-60. 被引量:21
-
7韩召颖.美国霸权、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9-28. 被引量:4
-
82009年11月18日.《中美联合声明》.
-
9[6]陈晓律.俄国崛起带来什么[N].环球时报,2000-09-29.
-
10江凌飞.《展望21世纪初的国际形势走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
引证文献6
-
1孙建杭.战略·利益·格局——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9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8):25-29. 被引量:2
-
2李华锋.东北亚:中国新世纪外交的首要区域[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1):20-24. 被引量:1
-
3王伟光.结构性因素与中美关系的变迁[J].美国研究,2013,27(4):52-71. 被引量:2
-
4孙学峰.中国对美政策的战略效应[J].国际政治科学,2005(1):1-23. 被引量:7
-
5郎帅,辛璐璐.东北亚国家间关系的“思维困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1):90-95. 被引量:1
-
6李优坤.国家利益视角下的邓小平外交[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9(6):3-8.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刘丰.均势为何难以生成?——从结构变迁的视角解释制衡难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9):36-42. 被引量:18
-
2李晨阳.试论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东南亚因素[J].东南亚纵横,2006(10):9-14. 被引量:3
-
3李秀英.20世纪中后期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与《史记》的两次英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25-129. 被引量:18
-
4刘昌明,李影.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困境及其民族主义根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8(4):120-124. 被引量:2
-
5刘昌明,郭彧.美国的不完全霸权与东亚地区秩序的转型[J].东北亚论坛,2008,17(3):42-47. 被引量:4
-
6漆海霞,陈然.试析性别差异对军费开支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5):82-96. 被引量:2
-
7胡勇.冷战后中美关系定位演变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J].国际展望,2015,7(2):34-49. 被引量:4
-
8孙学峰,杨原.大国规避体系制衡之谜[J].国际政治科学,2009(2):103-121. 被引量:13
-
9康蓉,冯晨,张妍.世界格局新变化的背景下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8(3):32-39. 被引量:1
-
10肖河,徐奇渊.国际秩序互动视角下的中美关系[J].美国研究,2019,33(2):107-129. 被引量:13
-
1卞庆祖.尼克松访华40周年的思考[J].瞭望,2012(8):76-76.
-
2迈赫默特.奥古祖.建立21世纪土中战略伙伴关系[J].西亚非洲,2000(2):51-56.
-
3姚遥.尼克松访华前后的对外宣传[J].对外传播,2011(7):18-19.
-
4张国权,王凡.尼克松访华时的特别警卫[J].纵横,2006(7):24-26.
-
5傅梦孜.面向新世纪的中美关系:竞争与合作中求双赢[J].现代国际关系,2000(1):91-94. 被引量:4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J].新华月报,2011(14):135-136.
-
7中美共树典范关系力争平衡合作与竞争[J].党政论坛,2012(10):21-21.
-
8李益波.印度与泰国战略伙伴关系:现状、动力与前景[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1):30-35. 被引量:1
-
9陈晓萍.法律的价值[J].中国新闻周刊,2013(13):94-94.
-
10马建光.中俄关系值得世人期待[J].环球军事,2012(1):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