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李渔戏曲接受理论的独特性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李渔的《闲情偶记》虽然没有直接对观众在戏曲接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专门探讨,但他的包括戏曲创作及导演和表演在内的全部戏曲理论都是以观众接受为本位来展开的:戏曲的结构处理、情节安排和宾白写作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审美习惯;戏曲语言的通俗化是为了让观众更加容易欣赏和接受;戏曲的审美功用还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愉悦。李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有着自觉的"观众意识"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接受理论的独特性就在于他把这种自觉的"观众意识"贯穿到了他的戏曲理论的方方面面。
作者 邓新华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项目编号:05BZW00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李渔.《闲情偶寄》,《李渔全集》卷一一,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第60页,第15页,第15页,第32页,第72页,第47页,第16页.
  • 2刘保昌《夜雨江湖:李渔传》,长江出版社2010年版,第97页.
  • 3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184页.
  • 4《李渔全集》第2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5—26、219、164、130页.
  • 5李渔:《笠翁传奇十种》,《李渔全集》第2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03页.
  • 6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一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3页..

共引文献50

同被引文献47

  • 1俞为民.朱权《太和正音谱》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9(2):7-16. 被引量:3
  • 2郭守运.李渔曲论“主脑”范畴意蕴探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2):90-93. 被引量:4
  • 3安葵.《建设中国特色的戏剧理论批评》,《文艺报》2012年05月14日第4版.
  • 4载安葵.《戏曲理论建设论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52-84页.
  • 5《诊需称舜"词足达情"的戏曲审美观》,《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第12期.
  • 6刘学亮.《焦循<剧说>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 7裴雪莱.《焦循戏曲理论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 8《王世贞<艺苑卮言>中的曲论》,《艺术百家》第4期.
  • 9陈多,叶长海.《曲律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 10徐振贵.《建立中国话语的戏曲理论体系》,《文艺报》2006年1月21日.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