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立足于戏曲《牡丹亭》的文本,力图阐释在其"至情"主题的表层之下所隐藏着的有关社会、人生以及哲学等方面的深刻内涵,以说明戏曲《牡丹亭》之所以能久传不衰的深层原因,阐明汤显祖所表达的"至情"主题的文化意义,以提供给大家解读戏曲《牡丹亭》更广阔和更深入的探讨视角。
作者
尧鑫
机构地区
淮北师范大学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关键词
《牡丹亭》
至情主题
文化意义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刘月嵚.
杜丽娘形象浅议[J]
.内蒙古电大学刊,1993,0(4):17-1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
1
刘松来,乐帧益.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J]
.文艺研究,2007(3):79-85.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30
1
黄天骥.
《牡丹亭》的创作和民俗素材提炼[J]
.文化遗产,2011(4):1-16.
被引量:6
2
姚小鸥, 李阳.
《牡丹亭》“十二花神”考[J]
.文化遗产,2011(4):17-25.
被引量:5
3
萧华荣.
从《关雎》接受史看《牡丹亭》的时代意义[J]
.齐鲁学刊,1991(2):3-8.
被引量:4
4
黄南珊.
20世纪西方美学的艺术情感理论通观[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4(4):38-45.
被引量:1
5
王卓.
“临川四梦”与汤显祖后期思想的转变[J]
.北方论丛,2004(4):35-37.
被引量:2
6
苏涵.
《牡丹亭》与当代戏剧的舞台生命——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及其他[J]
.艺术评论,2005(3):38-41.
被引量:2
7
程芸.
“道学”与汤显祖的文体选择[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5):566-570.
被引量:1
8
向志柱.
《牡丹亭》蓝本问题考辨[J]
.文艺研究,2007(3):72-78.
被引量:16
9
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0
谢亚锋.
文学情感因素与晚明主情论文学思潮[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34-3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牛丹丹.
试论《关雎》在《牡丹亭》中的意义[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1):98-103.
被引量:1
2
王东林.
《牡丹亭》“至情”主题与人文情怀[J]
.文学教育,2016(11):62-63.
被引量:1
3
孙鹏.
诗书礼乐 情为何物——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家教缺失[J]
.今古文创,2021(40):16-17.
4
徐荷琳.
论李渔的“卿卿之情”——以《怜香伴》为例[J]
.戏剧之家,2023(1):48-50.
5
朱恒夫.
走近汤显祖——新世纪汤显祖研究评析[J]
.南大戏剧论丛,2017(1):89-98.
6
张广熙.
原型理论在戏剧《牡丹亭》研究中的运用[J]
.艺术品鉴,2019,0(3Z):112-11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蓝宁悦,张妍瑜.
遂昌汤显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调查研究[J]
.长江丛刊,2019,0(20):47-48.
2
陈鹏程.
论明清小说中《诗经》元素的文学功能[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36(5):109-115.
被引量:1
1
马芫硕.
《紫钗记》中李益形象的重塑与至情主题[J]
.文学教育,2014(14):100-101.
被引量:2
2
刘松来,乐帧益.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J]
.文艺研究,2007(3):79-85.
被引量:12
3
王伟.
“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试论林黛玉形象对“至情”主题的继承和超越[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2):33-35.
被引量:1
4
江舒琳.
浅析《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的评点及其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4):1-3.
5
王东林.
《牡丹亭》“至情”主题与人文情怀[J]
.文学教育,2016(11):62-63.
被引量:1
6
张熙.
《牡丹亭》“至情”主题与人文情怀[J]
.读天下,2016,0(10):198-198.
7
张丽红.
性爱欲望的诗意化象征——《牡丹亭》“至情”主题的重新探讨[J]
.戏剧文学,2011(6):65-70.
被引量:4
8
杨秋霞.
论红楼梦的三世情缘——浅析《红楼梦》的“至情”主题[J]
.大江周刊(论坛),2011(11):79-80.
9
刘松来,方立娟.
《牡丹亭》《红楼梦》“至情”主题之异同[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1):56-60.
被引量:3
10
漆瑶.
《牡丹亭》与《长生殿》比较——刍议“闹热《牡丹亭》”一说[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6):30-33.
戏剧文学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