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道德祛魅:伦理学维度下的人际冷漠问题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际冷漠的道德困境并不只是个体问题,而是产生于结构分化的社会背景下的全息演进。工具理性范式越成功,它对于道德的挤压就越明显,因为它已经殖民化了作为道德栖居之所的生活世界,本作为伦理的造诣的法律反过来让道德退隐。道德转而在个体性上寻求合理性,随着社会结构的解构而碎片化了。而通过文化传承的共同性则成为一种魅影呈现于人际冷漠的冲突上。由此,道德复兴的关键在于自由与社群的平衡,让偏离了系统属性的道德重拾其实体记忆。道德的统一性是把现代性的碎片系统地整合起来,着重于利用道德在不确定性领域的优势,成为独立而互动的要素之间的接口,重建起精神家园。
作者 刘国云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6,共5页 Thinking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马克思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08JA720004) 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马克思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SJ20092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9

  • 1王治河.别一种后现代主义[J].求是学刊,1996,23(4):16-20. 被引量:15
  • 2樊浩.“伦”的传统及其“终结”与“后伦理时代”——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对话与互释[J].哲学研究,2007(6):23-29. 被引量:35
  • 3[德]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93-97页.
  • 4[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第97-98页,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5《地方政府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责任重大》,《东方早报》2010年1月11日.
  • 6《新华社连发5篇评论批评土地财政及腐败推高房价》,《扬子晚报》,2010.4.4.
  • 7[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3页.
  • 8《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2010年3月15日第2版.
  • 9张载.《张载集》,台北:汉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第62页.
  • 10王齐彦,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伦理学原理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8页.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110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2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