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娘家人还是婆家人:嫁女归属问题的民俗学研究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嫁女确实在父系宗族文化体系之内被娘家排斥、疏离出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嫁女与娘家就完全脱离了关系。嫁女与娘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制度性文化的许可范围之内发挥出一定程度的能动性。同时,嫁女与娘家在非正式文化尤其是日常生活上保持着亲密联系,尤其是嫁女造成的姻亲关系对联姻双方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
刁统菊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8,共8页
National Art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07CSH017)
关键词
嫁女
娘家人
婆家人
亲属制度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3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229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88
参考文献
16
1
刁统菊.
不对称的平衡性:联姻宗族之间的阶序性关系——以华北乡村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10(5):28-37.
被引量:13
2
刁统菊.
亲属制度研究的另一路径——姻亲关系研究述评[J]
.西北民族研究,2009(2):179-192.
被引量:17
3
刁统菊.
离心力:姻亲关系之于家庭组织的一种影响[J]
.民俗研究,2007(2):24-37.
被引量:19
4
刁统菊.
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J]
.西北民族研究,2007(1):138-148.
被引量:12
5
李霞.
从丧礼看妇女在亲属体系中的身份归属——以山东济宁农村个案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24-29.
被引量:4
6
刁统菊.
一九四二年的一个婚礼[J]
.民间文化论坛,2004(4):75-79.
被引量:2
7
黄艳莲.
浅析广西藤县汉族的哭嫁习俗和《哭嫁歌》的民俗文化现象[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117-121.
被引量:2
8
徐高潮.
拱动滕小国的面刺猬——对一种新风俗的追踪考察[J]
.民俗研究,2001(4):54-67.
被引量:2
9
刘铁梁.
姻亲关系和乡邻合作──上海郊区张泽镇两个村庄的案例[J]
.民俗研究,2001(3):5-15.
被引量:2
10
沙媛.
论哭嫁习俗与《哭嫁歌》的风俗文化本质[J]
.贵州民族研究,2000,20(2):88-90.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93
1
杨善华,侯红蕊.
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J]
.宁夏社会科学,1999(6):51-58.
被引量:242
2
陈俊杰,陈震.
“差序格局”再思考[J]
.社会科学战线,1998(1):197-204.
被引量:80
3
王荣武.
当前乡村分家习俗的民俗学思考[J]
.民俗研究,1994(3):13-15.
被引量:4
4
王思斌.
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4(3):28-36.
被引量:81
5
邱泽奇,丁浩.
农村婚嫁流动[J]
.社会学研究,1991(3):62-66.
被引量:24
6
王思斌.
婚姻观念的变化与农村社会亲属化[J]
.农村经济与社会,1990(5):53-56.
被引量:6
7
郭于华.
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
.社会学研究,1994(6):49-58.
被引量:180
8
郭于华.
传统亲缘关系与当代农村的经济、社会变革[J]
.读书,1996,0(10):48-54.
被引量:21
9
李霞.
女性主义人类学与汉人亲属制度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2002(5):29-33.
被引量:10
10
刘铁梁.
姻亲关系和乡邻合作──上海郊区张泽镇两个村庄的案例[J]
.民俗研究,2001(3):5-1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64
1
张汝.
唐代家族间的多重联姻现象——以郭子仪家族为中心[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1(2):242-253.
被引量:1
2
黄群.
论广西昭平县哭嫁歌的语言特色[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3):81-83.
被引量:1
3
裴亮.
鄂西土家族哭嫁婚俗的女性民俗文化意蕴[J]
.民族文学研究,2006,24(4):82-87.
被引量:6
4
王加华,代建平.
家族传说·村落历史·族群关系--山东省莱阳市小姚格庄口头传说的“在地化”探讨[J]
.民俗研究,2008(2):107-119.
被引量:1
5
刁统菊,赵丙祥,刘晓琳.
宗族村落中姻亲关系的建立、维护与重组--以鲁东小姚格庄为个案[J]
.民俗研究,2008(3):238-252.
被引量:6
6
刘婧,陈翠莲.
随礼:中国人际关系网络的平衡性[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4):83-85.
被引量:4
7
肖坤冰,彭兆荣.
汉民族丧葬仪式中对“运”平衡观念的处理--对川中地区丧葬仪式中“找中线”环节的分析[J]
.民俗研究,2009(1):179-189.
被引量:7
8
刁统菊.
亲属制度研究的另一路径——姻亲关系研究述评[J]
.西北民族研究,2009(2):179-192.
被引量:17
9
陈世海.
青年女性哭嫁习俗:在惯性中传承与断裂——鄂中地区哭嫁习俗的田野调查[J]
.青年研究,2009(5):36-46.
被引量:3
10
刁统菊.
不对称的平衡性:联姻宗族之间的阶序性关系——以华北乡村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10(5):28-3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229
1
刘筱红,胡军帅.
传统村庄公共场域治理秩序中的性别排斥研究——基于漯河市农村妇女口述史调查[J]
.中国农村研究,2019(2):5-19.
被引量:1
2
潘杰.
女性人类学概说[J]
.民族研究,1999(4):62-71.
被引量:26
3
陈俊杰,陈震.
“差序格局”再思考[J]
.社会科学战线,1998(1):197-204.
被引量:80
4
苏依拉.
青海蒙古族妇女的生育习俗与生育观[J]
.民俗研究,1997(1):45-49.
被引量:2
5
高丙中.
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
.民俗研究,1996(2):6-14.
被引量:51
6
张翠玲.
西华女娲城庙会调查报告(上)[J]
.民俗研究,1996(2):40-45.
被引量:7
7
费孝通.
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0(3):7-16.
被引量:899
8
赵世瑜.
黄石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5-12.
被引量:9
9
姚欣荣.
当代中国妇女嫁妆的变迁[J]
.妇女研究论丛,1992(2):51-55.
被引量:6
10
黎敏.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服饰调查报告[J]
.民俗研究,1992(2):43-4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2
1
黄亚慧.
并家婚姻中女儿的身份与地位[J]
.妇女研究论丛,2013(4):109-114.
被引量:31
2
刁统菊.
民俗学学术伦理追问:谁给了我们窥探的权利?——从个人田野研究的困惑谈起[J]
.民俗研究,2013(6):115-120.
被引量:14
3
王均霞.
从“事象”到“情境”:中国女性民俗研究的范式转换与目标生成[J]
.民俗研究,2014(4):45-57.
被引量:7
4
张青.
父权制与回娘家节日禁忌传承——基于苏北H村的田野考察[J]
.民俗研究,2014(4):81-88.
被引量:6
5
杨华,王会.
从归属到爱情:农村年轻女性婚姻逻辑的变迁——基于南方水村的调查[J]
.中国青年研究,2017(10):64-72.
被引量:10
6
黄德凯,张勇.
边境婚姻女性的横向流动:缺失、问题与重构[J]
.学术探索,2018(1):31-38.
被引量:1
7
叶庆娜.
“嫁女”与“选媳”: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互动关系新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5):152-156.
被引量:5
8
李海云.
边界视角: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脉络考察[J]
.民俗研究,2018(6):14-29.
被引量:8
9
谌骁.
发现女性:女性民俗学的发展脉络及反思[J]
.民间文化论坛,2020(2):26-34.
被引量:2
10
卢素文,陈伟杰.
村庄参与中的差别化接纳——江西省农村外嫁女集体回娘家活动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2021(1):42-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8
1
王加华.
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J]
.民俗研究,2020,0(2):23-32.
被引量:16
2
刁统菊.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J]
.民俗研究,2020,0(2):13-22.
被引量:17
3
张培,郑欣.
知情与同意: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的伦理检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1):51-58.
被引量:4
4
张士闪.
当代村落民俗志书写中学者与民众的视域融合[J]
.民俗研究,2019(1):14-27.
被引量:44
5
何绍辉.
论“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的形成机制[J]
.中国青年研究,2019(1):64-69.
被引量:18
6
黄亚慧.
苏南地区的并家婚姻考察[J]
.中国青年研究,2014(11):24-28.
被引量:17
7
郭海红.
日本女性民俗研究述略——以女性视角的思考为线索[J]
.民俗研究,2015(2):97-104.
被引量:2
8
张翠娥,杨政怡.
名实的分离与融合:农村女儿养老的现状与未来——基于山东省武城县的数据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2015(1):12-19.
被引量:17
9
王均霞.
“以女性民俗实践者为中心的情境研究”探索[J]
.民俗研究,2016(2):11-20.
被引量:5
10
庄小芳.
20世纪以来“惠东女”民俗研究概述与思考[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6(5):88-92.
1
白赛藏草.
《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中的婚姻家庭研究述评[J]
.西藏研究,2013(5):69-79.
被引量:1
2
张嘉宾.
试论赫哲人的亲属制度[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4):96-101.
被引量:1
3
杨云燕.
拉祜族的亲属制度[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1):1-4.
4
张嘉宾.
埃文基人的亲属制度[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2):116-118.
被引量:4
5
孟彻理,徐志英,张伟译.
纳西──摩梭的亲属制度及其文化[J]
.云南社会科学,2000(4):65-71.
被引量:5
6
杨文顺.
20世纪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研究述评[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48-50.
被引量:1
7
朱文旭.
凉山彝族亲属称谓及其婚姻形态窥探[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5(4):41-44.
被引量:5
8
黄淑娉.
略论亲属制度研究——纪念摩尔根逝世一百周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8(4):84-93.
被引量:10
9
王可宾.
原始婚姻初探——鄂温克亲属称谓比较研究[J]
.史学集刊,1983(3):30-36.
10
赵婧.
亲属称谓与亲属行为的关系——一个汉人农村社区的例子[J]
.黑龙江史志,2013(15).
民族艺术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