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中的“大时代”与“小时代”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时代"与"小时代"是学术界探讨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时使用的基本概念,但在使用时却存在着概念混乱现象。列宁的"大的历史时代"等提法指的是小时代,"过渡时期"同样是指历史的小时代。
作者
金波
机构地区
武夷学院政教部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2期3-5,共3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大时代
小时代
列宁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16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
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
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3.
4
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
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
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7
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
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0.
共引文献
416
1
王春波.
社会转型时期和谐文化建设途径[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9):50-51.
被引量:1
2
李合敏.
论邓小平的创新精神[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2):1-7.
3
韩利红.
中国女性旅游快速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
.河北学刊,2010,30(3):154-158.
被引量:4
4
高放.
三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关于社会主义多党制之近见[J]
.探索,2010(2):46-52.
被引量:2
5
蔡永飞.
论革命党、建设党、执政党[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3(3):5-13.
被引量:5
6
朱庆跃.
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宣传思想比较[J]
.理论探索,2010(3):20-23.
被引量:3
7
耿庆彪.
论邓小平政策思想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1-4.
8
王晓,任文松.
苏俄检察权的理论基础[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127-130.
被引量:2
9
石镇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初级阶段[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3):5-10.
被引量:8
10
张士海.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列宁主义观”及其启示[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3):11-15.
同被引文献
46
1
潘宁,周毅.
列宁时代观的理论意蕴及当代启示[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5):31-35.
被引量:1
2
李景治.
略论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渊源[J]
.江西社会科学,1988,8(2):92-98.
被引量:2
3
卫林,许志新.
关于我们的时代——《当代世界政治概论》第一章纲要[J]
.现代国际关系,1988(2):8-12.
被引量:1
4
邓淑华.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贡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7(2):26-30.
被引量:2
5
武军.
列宁主义时代理论浅探——兼论对当今时代的认识及表述[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0,12(1):80-86.
被引量:1
6
良月.
列宁的时代观与当今世界[J]
.国际政治研究,1990,11(3):1-11.
被引量:2
7
武军.
试论列宁的时代学说[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0(7):31-34.
被引量:2
8
宋涛.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并未过时[J]
.高校社会科学,1990(5):1-8.
被引量:2
9
芬四.
对列宁时代观的讨论[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1,14(2):22-25.
被引量:1
10
王音.
论邓小平时代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247-25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万杰,高雨铮.
改革开放以来列宁时代观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动态,2024(9):81-89.
1
李开华.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时代的理论[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1997(1):10-14.
2
王昌英.
列宁时代理论形成初探[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3):11-16.
被引量:1
3
居继清.
浅论邓小平时代观的主要内容及理论特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7(5):13-15.
4
邓淑华,管文虎.
和平、发展与历史大时代——试论邓小平时代理论的深远意义[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5):27-30.
被引量:1
5
管文虎,邓淑华.
试论邓小平时代理论的深远意义[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3):1-5.
6
王昌英.
论列宁时代理论的基本原理[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42-47.
7
王昌英.
列宁时代理论分期初探[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7.
被引量:1
8
段玲.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四重要义[J]
.克拉玛依学刊,2012,2(6):3-5.
9
孙新彭.
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与当今时代及中国国家战略[J]
.长江论坛,2013(3):4-8.
10
赵家祥.
邓小平的历史时代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3):5-9.
被引量:3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