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明的勇敢”与教育的勇气 被引量:16

"Civilized Bravery" and Educational Courag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勇敢作为人的一种卓越品质,有一个由肯定、审慎和否定三个环节构成的稳固结构,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形态。过于时代"尚武的勇敢"一直是勇敢的主导形态,但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勇敢,即"文明的勇敢"。爱的勇敢、节俭的勇敢、高贵的勇敢、公共行动的勇敢是"文明的勇敢"的主要类型。"文明的勇敢"是一种心灵的力量,既有赖于个人的努力,也需要教育的培养。"文明的勇敢"无法直接传授,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过一种勇敢的教育生活,用有勇气的教育来涵养有勇气的人。 As an excellent virtue of human beings, bravery has a stable structrue of three elements:affirmation, prudence and negation. In different ages, bravery has different forms. In old days, "martial bravery" is the dominant form of bravery, but in our time, a new form of bravery, that is "civilized bravery", is needed. Bravery of love, bravery of thrift, bravery of nobility, bravery of public action are major forms of civilized bravery. "Civilized bravery" is the power of mind. It not only depends on pensonal effort, but also relys on the power of education. "Civilized bravery" can' t be taught direct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o live a brave educational life, and cultivate brave people through courageous education.
作者 高德胜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5,25,共10页 Global Educa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时代精神与道德教育"(编号:10JJD880010)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696)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文明的勇敢 教育的勇气 civilized bravery educational coura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苗力田.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2[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62.
  • 3[德]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泽.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62-163,33,185.
  • 4[英]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 5高德胜.论爱与教育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1-6. 被引量:42
  • 6[美]E.弗洛姆.孙恺祥 等译.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 7[美]罗洛·梅.创造的勇气[M].杨韶刚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8[美]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M].李继红,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6.
  • 9高德胜.节俭·人性·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19-27. 被引量:11
  • 10[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M].郭本禹,方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53.

二级参考文献44

  • 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5—28.
  • 2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 4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 5大卫·洛耶.达尔文.爱的理论[M].单继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 6E.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 7黛安娜·阿克曼.爱的自然史[M].张敏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 8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9今道友信.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M].王永丽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 10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M].范祥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共引文献340

同被引文献89

引证文献16

二级引证文献2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