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承载具有可赔偿性精神利益的物的类型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精神利益是人的精神需求与其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物财产价值的重视,传统民法忽视了对物所蕴含的精神利益的关注。物当中包含有精神利益,这是对人类认识史、特定情形进行考量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特定的物受到损害时,其权利主体应该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为了使这类损害赔偿更加便捷与明晰,同时为了防止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滥用,可以将负载有可赔偿性精神利益的物的类型区分为五类。
出处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1,共6页 Journal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法中不确定概念的具体化研究>(批准号:09BFX0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王泽鉴.侵权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2[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M].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6.
  • 3[美]波斯纳 苏力译.法理学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 4汉斯.哈腾鲍尔,孙宪忠.民法上的人[J].环球法律评论,2001,23(4):392-403. 被引量:95
  • 5[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M].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85-187.
  • 6常鹏翱.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一种功能主义的诠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1):22-27. 被引量:31
  • 7李吴.论纯经济上损失[C]//梁慧星.民商法论丛(28):577.
  • 8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16

  • 1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1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4-35.
  • 2[英]巴里·尼古拉斯 黄风.罗马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3[德]卡尔·拉伦茨 王晓哗.德国民法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4[美]波斯纳 苏力译.法理学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 5[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 6[法]邦雅曼·贡斯当 阎克文 译.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7[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 焦美华.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 8[英]A·R拉德克利夫-布朗 潘蛟 等.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 9施启扬.关于侵害人格权时非财产上损害赔偿制度的修正意见[J].法学丛刊,.
  • 10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总第5辑)[Z].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315

同被引文献76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