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审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上的旧戏论争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五四时期发生于《新青年》的旧戏论争,对20世纪中国戏剧与戏曲产生了深远影响。论争背后既有编辑策略的参与,更交织着转型时代的救亡动机、文化焦虑与艺术自觉等复杂信息。本文对这次论争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背后的《新青年》编辑策略,晚清以来戏剧改良的历史逻辑,以及论争双方的文化思想背景进行了探讨,以冀对这场论争进行反思。
作者
张鑫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86,共14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五四旧戏论争
《新青年》
张厚载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宪瑜.
“公众论坛”与“自己的园地”《新青年》杂志“通信”栏[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32-44.
被引量:23
2
沈达人.
张厚载及其京剧评论[J]
.中国京剧,1997(6):13-1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M].北平人文书局,1936年..
2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1918,(1).
3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J].新青年,(1916).
5
"通信"[J].新青年,1916,1.
6
《渡河与引路》.
7
“本志编辑部启事”[J].新青年,.
8
《渡河与引路》[J].新青年,.
9
胡适复 汪懋祖."通信"[J].新青年,.
共引文献
23
1
王钰淇.
《新青年》与它的读者——以《新青年》“通信”栏为中心的阅读史考察[J]
.新闻知识,2020(9):55-60.
被引量:1
2
韩彬.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杂志研究综述[J]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5):51-56.
被引量:1
3
张婷婷.
回到“五四”戏剧论争的现场[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2):53-64.
被引量:3
4
张春田.
《新青年》舆论空间中的“女性解放”[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4):33-35.
被引量:1
5
薄景昕.
《新青年》研究的新视野[J]
.北方论丛,2008(6):37-40.
被引量:1
6
薄景昕.
论《新青年》场域的构成[J]
.求是学刊,2009,36(1):103-107.
被引量:1
7
吴静.
新文化运动在江南的传承:《学灯》社会关系网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10,32(9):120-126.
被引量:1
8
周仲谋.
论近年来的现代文学期刊研究[J]
.社会科学论坛,2010(20):35-43.
被引量:5
9
黄林非.
2002-2003年中国现代文学报刊研究述评[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72-77.
10
陈庆妃.
论五四演剧的仪式性[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5):183-191.
同被引文献
13
1
石良.
“五四”戏剧论争中《新青年》群体的“分裂”[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2):205-215.
被引量:3
2
郭预衡.
精神解放和文章的变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3):1-11.
被引量:6
3
胡星亮.
“五四”戏剧论争及其影响[J]
.文学评论,1993(4):19-29.
被引量:9
4
孙晨.
试论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继承与创新[J]
.中国文学研究,1986(2):55-62.
被引量:1
5
闻继宁.
胡适儒学观述评[J]
.学术月刊,1996,28(2):17-23.
被引量:2
6
王奇生.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J]
.近代史研究,2007(1):21-40.
被引量:149
7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M].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3.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8
汉语语法史[M]. 商务印书馆, 2005.汉语语法史[M]商务印书馆,2005.
9
胡适全集[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胡适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10
邝邦洪.
二十世纪写实主义文学思潮论[J]
.文学评论,2008(5):172-17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武瑞.
管窥《公言报》与《新青年》的戏曲改革辩论[J]
.前沿,2024(2):119-130.
2
刘勇,姚舒扬.
跨文化视野下的《新青年》[J]
.学习与探索,2015(7):116-121.
1
任访秋.
中国小品文发展史(续)[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2(3):93-108.
2
曾利军.
永恒的追寻——20世纪中国戏剧对婚恋问题的探讨[J]
.戏剧文学,2000(7):21-25.
3
张辉忠.
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刍议[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0(2):99-101.
4
伍晓辉.
茅盾与《小说月报》的革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3):108-109.
5
胡全生.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化思想背景及其超越性[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3):73-78.
被引量:1
6
管兴平.
《现代》的编辑策略[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107-109.
被引量:1
7
傅谨.
政治化、民族化与20世纪中国戏剧——与董健先生商榷[J]
.南方文坛,2001(5):63-66.
被引量:5
8
张法.
戏剧改良:新旧形式的互渗互改[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9(6):79-85.
被引量:2
9
杨迎平.
茅盾对戏剧的关注及其戏剧观述评[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104-10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