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女神》与中国“浪漫主义”问题——纪念《女神》出版90周年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长期以来,《女神》被视作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当然代表,严格说来,这并不符合郭沫若本人的实际。郭沫若对包括浪漫主义在内的一切中外艺术资源的调遣都指向一个"文化创造"的宏阔目标。所谓《女神》的狂飙突进,当就源自郭沫若对中国文化"根本传统"的想象,而不能说是对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简单移植。至于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也与郭沫若"神人同体"的神话思维有着重大的差异。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和创作方法的角度观察和阐述中国文学,其成效自然是无可怀疑的,但是,在这一研究已经成了我们的基本学术方式,甚至还从受哺于西方浪漫主义的现代文学扩展到独立发展的中国古代文学之后,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相当的检讨和警惕。
作者 李怡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1

  • 1梯利.《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下卷.256页.
  • 2霍克海默 阿尔多诺 洪佩郁译.《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
  • 3Ibid.,p.16.
  • 4Ibid.,pp.16-17.
  • 5Ibid.,p.17.
  • 6Ibid.,p.17.
  • 7Ibid.,p.18.
  • 8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潮:英国的自然主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 9Cf.Matei Calinescu,Five Faces of Modernity,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87,p.39.
  • 10卢梭:《忏悔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共引文献13

同被引文献73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