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改写的意义——《金锁记》与《怨女》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张爱玲早期的《金锁记》与后期的《怨女》在小说的叙述结构、故事情节和意象运用等方面的不同,讨论张爱玲前后期创作的艺术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
毕婧
机构地区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4-161,共8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叙述结构
故事情节
意象
艺术变化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许子东.
物化苍凉——张爱玲意象技巧初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5):169-175.
被引量:17
2
谢泳.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读张爱玲小说札记[J]名作欣赏,1994(0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6卷.第422页.
2
叶兆言.《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大作品》[J].明报月刊,1995,.
3
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61页、4页、51页、17页、193页、189页.
4
张爱玲.《色、戒》,《惘然记》,香港:皇冠出版社,1991年,第181页.
5
张爱玲.《沉屑香·第一炉香》,《回顾展Ⅱ》,香港:皇冠出版社,1991年,第273页、271页、297页、297页、307页、273页、291页、300页、307页、308页、264页、284页、261页、295页、308页、311页.
6
张爱玲.《金琐记》,《倾城之恋》,香港:皇冠出版社,1993年,第139页、164页、164页、172页.
7
钱钟书:《释文盲》,《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香港:天地图书,1997年,第47页.
8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香港:皇冠出版社,1993年,第64页.
9
张爱玲:《封锁》,《回顾展Ⅱ》,香港:皇冠出版社,1991年,第452页.
10
多米尼克·塞克里坦.《象徵主义》,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年,第2页.
共引文献
16
1
何英.
依托专业资源,强化阅读训练——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建设研究[J]
.汉字文化,2019(20):31-32.
2
朱宏胜.
培养悟性思维,促成古典诗歌教学的现代转化[J]
.汉字文化,2019(20):29-30.
3
魏墨青.
那场硝烟中的“爱情”——浅论《倾城之恋》的经典因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9):6-7.
被引量:1
4
严军.
张爱玲小说中色彩意象的文化隐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43-45.
5
杨羽婷.
张爱玲小说意象探析[J]
.文学教育,2015(6):14-16.
6
陈娟.
张爱玲与赫胥黎创作关联论——怀疑主义、阴冷书写、物化手法[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6):189-194.
被引量:1
7
金怡.
张爱玲书籍封面的图文关系研究[J]
.华文文学,2019,0(1):82-88.
8
夏寅.
在“异乡”阐释“中国”——张爱玲《异乡记》再解读[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10(1):74-82.
9
於涵,李新国.
中国文化情结的消解与重构——《金锁记》与《北地胭脂》的对比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19,29(9):85-88.
被引量:1
10
李亦文.
关于张爱玲三篇香港题材初期作品的比照研究[J]
.长安学刊,2019,10(6):165-167.
同被引文献
1
1
何红梅.
《金锁记》与《怨女》之比较[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89-9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刘畅.
恶魔的“恨”与凡人的“怨”——从《金锁记》和《怨女》看张爱玲对经典的重塑[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12):79-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傅守祥,陈晓青.
跨媒介文本《金锁记》的女性主义探析[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3):93-99.
被引量:1
1
陈晓明.
“历史化”与“去-历史化”——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多文本叙事策略[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1-9.
被引量:14
2
何新文.
论晚唐律赋的艺术变化[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2(1):110-113.
被引量:2
3
陈昭,董国政.
心态式微型小说艺术变化摭谈[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3):22-23.
4
王征.
班彪《北征赋》探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7(3):42-44.
被引量:1
5
王洁.
陈建功小说艺术变化初探[J]
.当代作家评论,1986(4):105-108.
6
杨文虎.
意境范畴生成的南方文化因素[J]
.江海学刊,2006(1):57-61.
7
高阿蕊.
从扇上的云到地上的歌——何其芳创作的心路历程[J]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88-91.
被引量:1
8
王军君.
四篇小说,四个关键词——王蒙小说创作历程一瞥[J]
.滁州学院学报,2006,8(1):11-13.
9
王春林.
宗法制文化传统的守望与回归——对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一种趋势的探讨[J]
.上海文学,2013(12):105-109.
10
张承凤.
黄庭坚诗分期评议[J]
.社会科学研究,2005(4):180-18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