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君子”的委婉意义阐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交际与写作中,为了顾及情境与言语对象的感受,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用较委婉含蓄的语言曲折地表达思想,以尽可能减轻言语对接受者造成的反感与不快,以达到更理想的交际效果,这便是修辞上的委婉辞格。委婉辞格内部大致可以分为避粗俗、避冒犯、外交辞令、谦辞的使用和迂回语等几个类型。
作者
王刚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出处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57,共1页
Lantai World
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课题号:JYGH2011068
关键词
委婉
意义阐释
君子
言语对象
口语交际
表达思想
交际效果
外交辞令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常敬宇.
委婉表达法的语用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32-36.
被引量:33
2
许智银.
古汉语委婉修辞的文化意蕴[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163-165.
被引量:6
3
刘秉浩.
试论委婉语的中国文化底蕴[J]
.教育评论,2004(6):92-9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王建华.
礼貌的相对性[J]
.外国语,1998,21(3):19-23.
被引量:152
2
吴礼权.
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1):57-62.
被引量:6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78年版,第1172页.
4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选自徐怀玉主编.《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页.
5
司空图.《诗品新释》,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第154页、154页.
6
.论语[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165,10,46,11.
7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
.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9
萧统.昭明文选(下)[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182.
共引文献
39
1
左莹莹.
英语委婉语初探[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07-107.
2
叶建敏.
汉英流行委婉语的跨语言对比[J]
.山东外语教学,2004,25(3):45-48.
被引量:33
3
谢遐均.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比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6):387-390.
被引量:21
4
窦曼玲.
浅析委婉表达法[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115-116.
被引量:1
5
张有为.
顺应理论观照下的委婉言语行为[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3):79-84.
6
牟莉军.
中英委婉语简析[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75-76.
被引量:2
7
陈小明.
从语用角度看委婉语的间接性[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17-121.
被引量:2
8
赵沁.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及表达形式[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7):219-220.
被引量:1
9
王明月.
汉英委婉语应用对比研究[J]
.科教文汇,2008(21):241-241.
被引量:2
10
范荣.
委婉语表达方式及其心理距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72-173.
1
陈丛耘,曾玲.
谈修辞的得体性原则[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12):66-68.
2
赵增民.
妙语三则[J]
.阅读与写作,2003(5):48-48.
3
陈晓真.
训练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
.吉林教育,2008(29):54-54.
4
李春芳.
语篇教学初探[J]
.江汉大学学报,2001,18(5):77-80.
被引量:2
5
李昊姝.
口语中姓氏昵称使用情况考察[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8):121-121.
6
周福芹.
语篇教学初探[J]
.外语界,1987(3):17-20.
被引量:4
7
陈琪宏.
开拓创新 不断前进——评王希杰修辞格研究[J]
.当代修辞学,1995(2):48-48.
8
朱韦巍.
现代汉语语气词“吗”“嘛”“么”的分布和使用规律研究[J]
.柳州师专学报,2014,29(2):19-21.
被引量:2
9
倪波.
国外关于语用学的探索[J]
.外国语,1982,5(2):55-58.
被引量:3
10
李海林.
论语感的心理特征[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04-108.
被引量:10
兰台世界(上旬)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