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美日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博士生的培养模式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有效保障。美国和日本的博士生培养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本文通过对中美日三国博士生培养现状进行阐述,详细地对比和分析了中美日三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进而为我国博士生的招生考试、导师制、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和学位授予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
汪洋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
出处
《石油教育》
2011年第6期50-53,共4页
Petroleum Education
关键词
博士生
培养模式
借鉴
分类号
G64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发布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dgb.cn/274377.aspx.2011.1.2,ll:15.
2
何逢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博士教育的问题与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4):90-94.
被引量:16
3
DoctorateRecipientsfromU.S.Universities:2009[EB/OL]. http://www.nsf.gov/statistics/nsf11306/.2011-1-2, 23:47.
4
叶林.
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及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5):96-100.
被引量:11
5
BurtonR.Clark,潮木守一监欹.大学院教育0研究[M].束京:柬信堂,1999:523.
6
潘懋元,殷小平(整理).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893-896.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熊庆年.
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十五年[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56-59.
被引量:6
2
Burton R.Clark,潮木守一監訳.大学院教育の研究[M].東京:東信堂,1999.523.
3
文部科学省.平成20年度学校基本調查[EB/OL].http://www.mext.go.jp/b-menu/toukei/001/08121201/index.htm,2009-05-03.
4
文部科学省[21世紀の大学像と今後の改革方策につぃて][EB/OL].http://www.mext.go.jp/b-menu/shingi/12/daigaku/toushin/981002.htm,2009-05-01.
5
江原武一,馬越徹.大学院の改革[M].東京:東信堂,2004.300.
6
水月昭道.高学歷ヮ一キンゲブア[M].東京:光文社,2007.217.
7
文部科学省.平成20年度学校基本稠查[EB/OL].http://www.mext.go.ip/bmenu/toukei/001/08121201/in-dcx.htm,2009-05-03.
8
文部科学省.新時代の大学院教育-国際的に魅力ぁる大学院教育の構築に向けて-[EB/OL].http://www.mcxt.go.jp/b-menu/shingi/chukyo/chuky00/toushin/05090501.htm,2009-04-27.
9
小林哲夫.博士生教育の現状[J].総研大ジャ一ナル,2002,(3):29.
10
田中正人.工学系博士の質保證に関する日英比較[J].大学評価·学位研究,2006,(4):93-101.
共引文献
40
1
韩延明.
潘懋元高校管理思想初探[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0(1):77-91.
2
王琪,车如山.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宏观结构特征扫描[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0(1):61-73.
被引量:2
3
马鸿.
试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博士就业的新趋向[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2):52-55.
被引量:4
4
张济洲.
美国博士生教育的改革动向[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9):62-65.
5
张济洲.
近年来美国博士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1):73-77.
6
张济洲.
近年来美国博士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改革措施[J]
.比较教育研究,2008,29(11):23-26.
被引量:1
7
胡甲刚.
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剖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09(6):42-44.
被引量:25
8
高宝立.
潘懋元先生的学术风格与治学特色[J]
.教育研究,2010,31(9):37-44.
被引量:13
9
张晓瀛,马东堂.
日本国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57-59.
被引量:3
10
赵世奎,沈文钦.
博士生导师制度的比较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71-77.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11
1
许明.
近年来英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向[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57-61.
被引量:10
2
孙希.
美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
.高校教育管理,2007,1(2):48-52.
被引量:30
3
我国历年学位授予情况统计图[EB/OL].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http://www.cdgdc.edu.cn,2014-8-30.
4
周萍,盛亚.
论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1):93-96.
被引量:7
5
沈文钦,王东芳.
从欧洲模式到美国模式:欧洲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J]
.外国教育研究,2010,37(8):69-74.
被引量:38
6
张晓瀛,马东堂.
日本国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57-59.
被引量:3
7
吴爱祥,禹智潭.
以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为契机努力提高我省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Z1):170-172.
被引量:1
8
陈正.
德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
.高校教育管理,2012,6(1):53-57.
被引量:14
9
陈洪捷.
德国哲学博士“博”在哪里?--基于20世纪初哲学院《博士培养条例》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74-77.
被引量:8
10
褚艾晶.
以雇主需求为导向的英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69-7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于维艳,李冲,朱大胜.
国外博士生培养探析[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4(11):22-23.
1
汪洋.
中美日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2):21-22.
被引量:1
2
张国栋.
博士生培养模式各要素与培养质量的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21-24.
被引量:16
3
一个强烈的信号:工作重点转向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1):3-6.
被引量:3
4
胡甲刚.
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剖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09(6):42-44.
被引量:25
5
孔锴,姜俊和.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探析[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3(4):10-13.
被引量:2
6
庞海芍.
博采众家之长 完善中国博士生教育制度[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1):33-35.
被引量:5
7
黄小明,赖丽.
英、美、法、德四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128-132.
被引量:9
8
颜开朋,郑岘峰,王帅.
博士研究生科学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储运,2012(5):115-116.
9
邹海燕,李晓东.
美国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5,0(32):58-59.
被引量:1
10
徐曼曼.
探路“直博生”——复旦大学推动高学历人才培养模式[J]
.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12(7):29-29.
石油教育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