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庄子》“三言”新解说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庄子》自谓其行文体例是由"寓言"、"重言"、"卮言"组成的"三言"体。所谓"寓言"泛指"藉外论之"的寄寓之言,"重言"特指假托"耆艾"的借重之言,"卮言"专指作者因事推衍的议论之言,它们各有其具体功用和使用缘由。细考"三言"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是因为天下沉迷混浊。在此环境中,既不能用庄重、实在的言词来谈论,又不能不自然而然地稍加推衍、点拨、引导、阐发。因此,《庄子》用"寓言"来广泛地暗示事理,开阔思路,扩大影响("以寓言为广"),用"重言"来使人信以为真,乐于接受("以重言为真"),用"卮言"来推衍、点化、引申、发挥("以卮言为曼衍");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文体。《庄子》的"三言",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所包容和交叉的关系。就意旨而言似应以"卮言"为主,就文体而言则当以"寓言"为主,并可以"寓言"代表"三言",简称《庄子》为"寓言体"。
作者 刘生良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7-160,共4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庄子文学阐释接受史研究>(08BZW02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779.
  • 2方勇.庄子诠评[M].成都:巴蜀书社,1998.
  • 3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4《庄子.齐物论》.
  • 5刘向《别录》语,司马贞《史记索隐》卷六三引.
  • 6泷川资言 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88页.
  • 7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绪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5页.
  • 8刘生良.《庄子》——中国小说创作之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1):22-28. 被引量:8
  • 9张默生.《庄子新释》(上册),台北时代书局,1974年,第14页.
  • 10胡远濬.《庄子诠诂.序例》.商务印书馆,1931年,第5页.

共引文献696

同被引文献53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