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教师的共情能力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于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作者
周瑶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浙江教育科学》
2011年第6期42-44,共3页
Zhejiang Education Science
关键词
共情
共情能力
师生关系
同边关系
分类号
G448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1
Hoffman.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Im- plications for caring and justice [M].New York:Cam- bridge Univercity Press,2000.
2
Feshback, N. D.. Parental empathy and child ad- justment/ maladjustment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
王景英,盖笑松.
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发展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3):20-23.
被引量:24
4
刘次林.
同边促进的师生关系[J]
.教育发展研究,2010,30(20):79-83.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李丹,李伯黍.
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通讯,1989,12(5):8-13.
被引量:21
2
史晓红.
城乡小学生移情发展的比较研究[J]
.心理科学,1993,16(1):53-56.
被引量:9
3
Chambliss, J.J.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 Encyclopedia[M]. 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96. 7-58.
4
王珺.魏书生的关系哲学[N].中国教育报.2004-02-24.
5
[英]尼尔.夏山学校[M].周德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29-30.
6
[英]戴维·伯姆 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
7
[美]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德]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
9
朱智贤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
28
1
岑国桢,王丽,李胜男.
6~12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4):781-785.
被引量:27
2
常宇秋,岑国桢.
6~10岁儿童道德移情特点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3,26(2):219-223.
被引量:25
3
任朝霞.
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73-77.
被引量:35
4
杜红梅,冯维.
移情与后果认知训练对儿童欺负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81-86.
被引量:31
5
张昌波.
谈当前对高校师生关系认识的几个误区[J]
.教育探索,2012(8):20-22.
被引量:5
6
胡金生,杨丽珠.
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3):44-48.
被引量:2
7
郑日昌,李占宏.
共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4):277-279.
被引量:154
8
王立菲.
我国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0):44-45.
被引量:3
9
孙洪伟,崔璀墔.
青少年移情、攻击行为方式的相关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28):227-228.
被引量:2
10
刘猛.
移情理论对未成年人德育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4):10-11.
同被引文献
30
1
张德山.
教师的教育特质:共情[J]
.现代教育论丛,2007(2):17-20.
被引量:15
2
郑日昌,李占宏.
共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4):277-279.
被引量:154
3
王登峰,崔红.
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与工作绩效的关系:QZPS与NEO PI-R的比较[J]
.心理学报,2008,40(7):828-838.
被引量:21
4
孙炳海,於丽娜,黄小忠,冯小佳.
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8(11):81-85.
被引量:22
5
柒文英.
共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教育新方法的实践探索[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2):126-128.
被引量:22
6
崔芳,罗跃嘉.
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加工情绪面孔的ERP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4):390-393.
被引量:19
7
蔡颖,戎幸.
国外教师共情的研究综述[J]
.中国电力教育,2009(7):196-198.
被引量:8
8
刘聪慧,王永梅,俞国良,王拥军.
共情的相关理论评述及动态模型探新[J]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964-972.
被引量:192
9
蔺桂瑞.
共情使用中的误区及共情能力的提高[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6):409-410.
被引量:15
10
唐兴,张松林.
论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的培养[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4):80-83.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5
1
任志远.
教学设计中课堂共情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2015,32(8):29-30.
被引量:2
2
陈建文,许蕊.
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高等教育研究,2017,38(9):71-77.
被引量:6
3
王芳.
浅谈共情与师生关系[J]
.青年时代,2016,0(30):221-221.
4
张晓玲,韦油亮.
论高校心理工作者共情能力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203-203.
被引量:1
5
贾京京.
教师共情:蕴涵、价值及其养成[J]
.红河学院学报,2020,18(5):58-6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宁美军,赵洁,张平胜.
落实高等教育财经类专业立德树人:实然逻辑与应然路径[J]
.商业会计,2018(8):119-121.
被引量:3
2
王贞贞.
教师共情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6(2):102-106.
被引量:2
3
戴静.
试论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
.才智,2019,0(20):30-31.
被引量:2
4
黄列玉,金永亮,张冉冉.
男性强制戒毒人员成人依恋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6(4):451-455.
5
肖芳,高慎波.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提升研究[J]
.吉林教育,2021(26):62-64.
6
宋炜熙,胡琦,肖玉洁,田莎.
家国情怀融入中医临床课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77-78.
被引量:2
7
牛怀娟,戴丽飞,董晓燕.
巴林特小组活动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共情能力和负性心理的影响[J]
.甘肃科技,2022,38(12):51-54.
8
宋红,侯夏梦.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支持能力结构及提升路径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23(2):49-51.
9
宋美娜,马向真.
高校辅导员情感治理路径探究[J]
.江苏高教,2024(8):109-112.
10
王梅,冯芙蓉.
陕西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学情社情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7,0(11):477-477.
1
周瑶.
论教师的共情能力[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24(2):60-62.
被引量:3
2
包福刚,杨淑芬,黄桂丽.
普通中学全方位、多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7):16-17.
3
叶吉良.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情绪智力的自我完善[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3(1):83-83.
被引量:1
4
袁庆海.
教育者的人格化在健全人格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76-77.
被引量:2
5
乐艳,彭娟.
在绘本阅读中促进孩子能力与情感的发展[J]
.文学教育(中),2015,0(3):88-89.
6
杨培恒.
用魅力铸就师魂[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4):40-41.
7
杨开仁.
严爱化春雨 威信育桃李[J]
.教师,2010(12):100-100.
8
单丽丽.
以生为本做好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探究[J]
.赤子,2014(3):119-119.
被引量:1
9
马占权.
浅议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品格与人格形成的影响[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12):46-46.
被引量:1
10
周亚珍.
浅谈班主任工作[J]
.内蒙古教育(B),2012(11):21-21.
浙江教育科学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