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汉代赋颂文体的交越互用 被引量:2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写作的实情看,汉人为赋为颂,必有前代与当世文体的交越互用,而赋颂不分,要在赋体颂用,赋是主导的方面,赋的铺陈总是以显示与炫耀表现为颂的功用。从观念的角度看,汉人本于经学立场援《诗》说赋,将《楚辞》纳入《诗》的流变系统,并以荀赋为关捩,而将《诗》学讽劝观念加予赋篇之上,由此形成"讽颂同构"与"二律背反"。从时代的好尚看,帝王的润色鸿业与词臣的出处志节相与为侔,主导着汉大赋的颂扬倾向,而又表现为大国的意绪、物类的铺陈与才学的展示。
作者 易闻晓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4,共6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汉大赋语词考述"(092D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94

  • 1罗国威先生.《文馆词林校证》,中华书局,2001年版.
  • 2江淹.《别赋》.
  • 3白静生.班兰台集校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 4范晔.《后汉书·光武十三王列传》.
  • 5《全后汉文》卷七十四辑蔡邕五颂.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874-875页.
  • 6范晔.《后汉书·苏顺传》.
  • 7《赋史》,第4-6页.
  • 8今本《汉书·陈遵传》.
  • 9严可均.《全汉文》卷五十二.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408-409页.
  • 10文史通义校注[M].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4.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133

引证文献22

二级引证文献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