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回应时代进步发展的刑事诉讼法学——2011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11年,刑事诉讼法学界主要围绕刑事诉讼立法的修改与完善、刑事辩护理论的发展与进步、非法证据排除的理论与实践、职务犯罪侦查的配置与规制、刑事审判程序的改革与健全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与争鸣。
作者
卞建林
李晶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1,共5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立法
刑事辩护
职务犯罪侦查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3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66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5
1
刘彦辉.
论非法证据调查程序在我国的立法确立[J]
.中国法学,2011(4):143-154.
被引量:17
2
叶青.
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的若干问题思考[J]
.政治与法律,2011(6):9-16.
被引量:9
3
徐清宇.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路径——基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试点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
.政治与法律,2011(6):17-23.
被引量:18
4
王建明.
正确处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三大关系[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6-10.
被引量:1
5
甄贞,王志坤.
诉讼监督地方立法的反思[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19(1):21-27.
被引量:2
6
朱孝清.
论诉讼监督[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19(5):3-19.
被引量:28
7
李贵方.
辩护权视角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19(2):26-29.
被引量:7
8
卞建林.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与规制[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1-6.
被引量:9
9
樊崇义.
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理性思考[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19(2):7-13.
被引量:4
10
万毅.
从李庄案二审看辩护律师的独立性[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4):126-130.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73
1
申夫,石英.
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的法律效力探讨[J]
.法学评论,1998,16(5):107-110.
被引量:34
2
柯葛壮.
上诉不加刑原则新探[J]
.政治与法律,1987(4):46-48.
被引量:1
3
张桂勇.
论对非法证据的排除[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9(6):53-59.
被引量:56
4
刘兆兴.
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比较[J]
.环球法律评论,1995,17(3):9-16.
被引量:14
5
石破.
刑辩律师的困境[J]
.南风窗,2010(14):56-59.
被引量:4
6
程湘清.
论人大监督[J]
.求是,2002(2):38-41.
被引量:6
7
陈兴良.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
.法学杂志,2006,27(1):17-25.
被引量:353
8
张智辉,武小凤.
二审全面审查制度应当废除[J]
.现代法学,2006,28(3):168-173.
被引量:14
9
陈光中,葛琳.
刑事和解初探[J]
.中国法学,2006(5):3-14.
被引量:453
10
《法制日报》,2009-04-02.
共引文献
166
1
马康.
刑事发回重审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以职务犯罪案件为切入的分析[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0,0(1):82-86.
被引量:2
2
石聪正.
罪犯来信案件化办理的理论探析与实践应用——兼论刑事执行监督“办案”模式的应然路径[J]
.中国监狱学刊,2022,37(5):57-63.
3
印波,王瑞剑.
律师辩护观的要素缕析、模式变迁和进路选择[J]
.江西社会科学,2021(3):170-180.
被引量:3
4
程龙.
抗诉何以加刑:上诉不加刑的规范解释——以“余金平案”为基础的讨论[J]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1(4):101-114.
被引量:5
5
耿阁.
浅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排除范围[J]
.区域治理,2018,0(40):271-271.
6
耿振善.
死刑复核程序之再审视——以审判程序为视角[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29-34.
被引量:2
7
韩成军.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优先权述评[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5):50-56.
被引量:2
8
刘欢,王士杰.
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贡献[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66-68.
被引量:1
9
卢希.
论检察机关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的优化配置[J]
.人民检察,2011(21):10-14.
被引量:2
10
高咏.
程序性辩护的困境——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为切入点[J]
.当代法学,2012,26(1):18-23.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3
1
张建伟.
司法改良、妥协和不彻底主义——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证据制度为对象的分析[J]
.法学,2012(1):126-132.
被引量:17
2
彭东昱.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完成二审[J]
.中国人大,2012(2):47-49.
被引量:1
3
陈光中.
再谈刑事诉讼法之修改[J]
.中国检察官,2012(1):17-2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施俊镇.
贯彻《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刑侦工作的路径安排[J]
.公安研究,2013(5):36-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倪义福.
程序正义:公安刑事侦查的新坐标[J]
.公安研究,2013(10):22-30.
被引量:1
1
乔贵平.
西方代议制民主理论模式的确立——试析密尔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20(3):75-80.
2
陈效.
律师有效辩护理论探究——兼谈有效辩护理论在我国的探索[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12(1):38-42.
被引量:5
3
梁宣养,张兆祜,姜丽萍.
刑事法律援助有效性研究[J]
.中国司法,2015,0(7):57-61.
被引量:2
4
李勇.
舌尖上的刑事辩护——评田文昌、陈瑞华《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J]
.人民检察,2012(13):70-71.
被引量:1
5
赖侃昕.
论我国有效辩护制度之构建[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10):139-141.
6
易文杰.
试论我国独立辩护权之构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4):131-133.
7
陈瑞华.
论刑事辩护的理论分类[J]
.法学,2016(7):57-70.
被引量:32
8
谢小剑,揭丽萍.
论辩护律师核实证据的限度[J]
.证据科学,2015,23(5):544-552.
被引量:6
9
陈瑞华.
刑事辩护的几个理论问题[J]
.当代法学,2012,26(1):3-11.
被引量:41
10
陈效.
美国有效辩护理论辨析[J]
.学理论,2012(5):45-47.
被引量:2
人民检察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