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网络的关系流动和价值变迁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不同的社会个体建立的社会关系相互勾连,形成了一张无形的、无处不在的社会网络。我们所有的信息、观念、行为、规范、文化等等都受此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复杂的意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路径。在媒介融合和日益个人化的时代,社会个体通过传播活动不断建构和使用传播网络,并借此搭建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从而使自己融入社会系统中。文章着重分析了社会传播中的一些具体现象,以此来说明以传播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的关系流动与价值变迁。
作者 范红霞
出处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 Communications
基金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舆论波的传播动力机制与社会治理对策研究>(10YJCZH084)的阶段落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8

  • 1肖鸿.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展[J].社会学研究,1999(3):3-13. 被引量:181
  • 2潘忠党.传播媒介与文化: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研究的三个模式(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21(4):8-14. 被引量:32
  • 3能向群.SNS:网络人际传播的现实化回归[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130-131. 被引量:69
  • 4[美]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23页.
  • 5[美]詹姆斯·W.凯瑞,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63-64,84页.
  • 6[美]理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著,刘海龙译.《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 7[美]查尔斯·霍顿·库利著,包凡一,王源译.《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49页,128页.
  • 8彭兰.《网上社区个案研究-豆瓣》,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5894390.html.
  • 9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5.
  • 10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

共引文献58

同被引文献23

  • 1李友梅.重塑转型期的社会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7(2):183-186. 被引量:100
  • 2[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第105-106页,陶东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3[美]詹姆斯·科尔曼 邓方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54页.
  • 4[法]马塞尔·莫斯著:《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汲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129页.
  • 5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
  • 6数字来源:点点软件园,http://www.didown.com/news/29040.html,2016-1-11,14:03:40.
  • 7Choudhury M.D,Sundaram H,John A,et.al.Birds of a Feather :Does user homophily impact information diffusion in social media?[EB/OL]arXiv : 1006.1702.2010.
  • 8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 9BourdieuP.TheFormsofCapital,转引自黄佩:《网络社区:我们在一起》,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年版,第67页.
  • 10Putnam R.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 Simon&Schuster, 2000: 9.

二级引证文献4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