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现代主义:从杰姆逊到伊格尔顿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后现代主义问题上,伊格尔顿继承了杰姆逊诸多观点,但是两人仍然存在较多的理论差异,他们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应用以及不同的政治立场。杰姆逊和伊格尔顿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切入后现代主义的起因,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创造性应用,也是对利奥塔从科学角度论后现代主义思路的突破。对后现代主义起因的不同认识是杰姆逊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理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分歧,它决定了两者在对待后现代主义的主体特征、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前途等问题上的认识差异。
作者 程露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8-231,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广州社科规划项目(09Y4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詹明信.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G]//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 2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2.
  • 3詹明信.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G]//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299-300.
  • 4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0.
  • 5佩里·安德森.后现代性的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4.
  • 6王一川.读一本书,行万里路[J].中国教师,2003(7):11-13. 被引量:2
  • 7李扬.冒险的迁徙: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开放时代,2002(6):128-132.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10

共引文献84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