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文化渗透背景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个案,吸收重庆"六个一工程"的有益经验,对于陶院两课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张晓明
机构地区
景德镇陶瓷学院
出处
《理论导报》
2012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高校两课
实践教学
文化渗透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佟军.
美国文化渗透战略及其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8(9):49-51.
被引量:13
2
翁里,郑丽晓.
西方国家网络文化渗透及其影响[J]
.国际资料信息,2007(9):25-29.
被引量:9
3
李力洋.试论西方文化渗透及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04.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黄文冰,刘佳,杨学军.
关于网络文化冲突的几点思考[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0(5):53-55.
被引量:5
2
张晓霞.
从进攻性的心理战到渐进的文化渗透——评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宣传政策的演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5):37-42.
被引量:11
3
邢昭.
网络化语境中的帝国霸权[J]
.图书馆论坛,2004,24(6):73-76.
被引量:4
4
林伯海.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45-48.
被引量:7
5
张力,白洁.
互联网的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0(11):12-16.
被引量:16
6
美国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诫令[J]
.党政论坛,2001(9):25-25.
被引量:48
7
张新华.
网络悖论与国家安全[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6):71-79.
被引量:17
8
翁里,郑丽晓.
西方国家网络文化渗透及其影响[J]
.国际资料信息,2007(9):25-29.
被引量:9
9
唐克超.
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利益分析[J]
.现代国际关系,2008(6):59-62.
被引量:9
10
王艳霞,王梅.
“网络文化帝国主义”浅议[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1):64-68.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20
1
佟军.
美国文化渗透战略及其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8(9):49-51.
被引量:13
2
林壹.
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108-112.
被引量:18
3
林壹.
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1):69-72.
被引量:7
4
周建标.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57-62.
被引量:13
5
马云志,刘华荣.
地缘视角下的兰渝铁路——兼论甘川渝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J]
.社科纵横,2010,25(7):22-24.
被引量:1
6
刘子杰.
文化安全视阈中的高校国防教育[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0):277-280.
7
罗忠荣,杨永志.
论树立互联网的“阵地”意识[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38-43.
被引量:3
8
巴文娟.
试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开展心理战教育的必要性[J]
.高教论坛,2012(1):67-69.
被引量:2
9
罗忠荣,杨永志.
警惕网络新自由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J]
.理论界,2012(6):148-150.
被引量:5
10
傅永春.
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5):118-123.
被引量:10
1
石苏谊.
工科院校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7,9(1):62-63.
2
董金明,董慧.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2):68-70.
被引量:3
3
肖赞.
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新探[J]
.教育与职业,2010(27):147-148.
被引量:2
4
刘永安.
教师主体性的重新审视与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9(12):48-51.
被引量:2
5
关一宁,潘悠佳.
“两课”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点的探索[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7(5):85-88.
6
韩晓东.
“两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09,29(A2):44-45.
7
朱慧芸.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加强“两课”教学效果[J]
.科技致富向导,2010,0(6X):31-31.
8
杜学锋.
“两课”教学的性质和基本原则[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6):65-66.
被引量:3
9
曲鲁捷.
探索“四动”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
.时代人物,2008,0(11):90-91.
10
范士友.
浅谈“两课”教学中的几种结合[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4):82-83.
理论导报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