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批发市场“五位一体”增长方式的调查
被引量:6
出处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6,共5页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78
-
1郭红东,洪妤婷,曲江,王吟.“五化协同”赋能稳粮增收“稻”路——基于浙江永安村的案例分析[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1-7. 被引量:1
-
2周爽,吴娜琳.中国特色种植村镇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以国家级示范性专业村镇为例[J].经济地理,2021(4):137-147. 被引量:20
-
3吴娜琳,张娣,李二玲,董万昱.旅游专业村农户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感知及参与决策研究——以河南省郭亮村、南坪村和水磨村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3(1):13-24. 被引量:2
-
4牛佩,孟琦,李二玲.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5):531-540. 被引量:5
-
5张改素,刘徐然,崔誉,杨泞溪.黄河流域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格局优化[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1(5):513-523. 被引量:14
-
6余国扬,李壮辉.论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专业镇的互动关系[J].探求,2003(4):47-50. 被引量:6
-
7辜胜阻,李正友.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制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2):60-70. 被引量:111
-
8黄家骅.专业村是发展商品性农业的重要途径——对榜山公社专业村的初步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1-7. 被引量:2
-
9曹梦蚊,柳宗孝.廊坊地区二十个专业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1984,5(4):29-32. 被引量:2
-
10孙洪志,张建中.专业户、专业村 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82,3(4):65-6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6
-
1张玉珍,宋美玲,乔家君,王伟.我国专业村研究特征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4(3):314-324. 被引量:1
-
2余国扬,李壮辉.论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专业镇的互动关系[J].探求,2003(4):47-50. 被引量:6
-
3韩晓强.专业镇特征初探[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6):41-43. 被引量:2
-
4罗友花,李明生.我国专业镇研究述评[J].湖湘论坛,2008,21(3):36-38.
-
5石忆邵,顾萌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共生模式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1(10):67-70. 被引量:12
-
6张哲晰,穆月英.空间视角下农业产业集聚的增收效应研究——基于蔬菜专业村的实证[J].农业技术经济,2018(7):19-32. 被引量:49
二级引证文献69
-
1周爽,吴娜琳.中国特色种植村镇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以国家级示范性专业村镇为例[J].经济地理,2021(4):137-147. 被引量:20
-
2乔家君,刘洋,朱乾坤,肖杰.基于文本分析的河南省专业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5):505-517. 被引量:1
-
3姜燕宁,郝书池.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探讨——以增城市中新镇为例[J].南方农村,2004,20(6):42-47.
-
4韩晓强,余国扬.论发展专业镇[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17-20. 被引量:3
-
5孔令丞,邵春杰.均分地权条件下的农业规模化经营[J].农业技术经济,2005(4):42-46. 被引量:8
-
6王建军,陈平,黄志宁,李勇.广东省民营经济与专业镇发展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124-128. 被引量:1
-
7罗友花,李明生.我国专业镇研究述评[J].湖湘论坛,2008,21(3):36-38.
-
8王建军,陈平,黄志宁.广东省民营经济与专业镇发展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4):9-13.
-
9唐纯林,王方.商会在专业镇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佛山市顺德区的调查[J].广东经济,2011(12):49-53. 被引量:3
-
10王良才.我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思考[J].管理观察,2012(10):215-215.
-
1徐岩.望奎县生态农业建设实践[J].黑龙江农业,2003(5):14-15.
-
2杨劲.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途径[J].岭南学刊,1997(3):22-25.
-
3姜夕泉.浅论农村经济“五位一体”的增长模式[J].农业科技管理,2003,22(6):31-32.
-
4何文敏,焦立新,杨靖东.产业化: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J].技术经济,1998,17(9):1-4.
-
5陈耀邦.我国农村经济的新发展[J].求是,1992(19):10-16.
-
6我国专业户发展态势[J].新疆财经,1983(4):68-68.
-
7金尧,徐世龙.上海农村能源建设现状与发展[J].上海农村经济,2000(9):18-21. 被引量:1
-
8王杰,徐凯涛,才玉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讨[J].学术交流,2001(2):73-75. 被引量:11
-
9符想花.郑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探析[J].市场研究,1998,0(10):38-40.
-
10张洪儒.合作组织达“四化” 带动产业成“五专”[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6(3):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