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黔东南地区苗族女大学生婚恋观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黔东南地区职业技术学院苗族女大学生为被试,采取问卷调查法从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她们的婚恋观具有理性成熟、理想化、性观念较保守的特点;同时,文化背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她们的婚恋观,但民族文化特色正在变淡。
作者
曾丹薇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6-127,共2页
Journal of Huai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关键词
苗族女大学生
婚恋观
研究
分类号
D6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李延贵,张山,周光大.苗族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267.
2
曾庆东.
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调查及其对策——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8-111.
被引量:21
3
乐国安.社会心理学学:第四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
张晓松,卢现艺.苗侗之乡-黔东南文化考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5
苏红.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
李志,吴绍琪.
研究生婚恋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116-121.
被引量:22
7
凌纯声,芮逸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94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王凤和.
大学生“恋爱问题”之我见[J]
.中国青年研究,2002(4):69-71.
被引量:16
2
于志涛,冯维.
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及其分析[J]
.中国研究生,2004(6):4-6.
被引量:21
3
胡珍.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
.中国青年研究,2002(6):27-30.
被引量:28
4
瓦西列夫.情爱论,2003.
5
袁亚愚.中美城市现代的婚姻和家庭[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
52
1
王丽.
从和谐层面看待婚恋价值观[J]
.传承,2010(9):134-135.
被引量:2
2
邓倩.
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4):99-102.
被引量:11
3
张春雨,李娟.
云南高校女研究生的婚恋观探析[J]
.职业圈,2007(05S):69-70.
被引量:1
4
王孔敬.
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多元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141-145.
被引量:4
5
李敏,杨祖贵.
黔东南侗族民居及其传统技术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6):180-182.
被引量:14
6
李建新.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婚恋观探析[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4):14-18.
被引量:8
7
杨瑞娟,陈绍军.
硕士研究生择偶观的实证研究——以HH大学为例[J]
.青年探索,2008(5):88-92.
被引量:8
8
康基柱,易蕙玲.
苗族伦理思想面面观[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67-72.
被引量:4
9
于长伟,李艳,江平.
女大学生爱情观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171-174.
被引量:12
10
冯蓉.
高校研究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J]
.中国冶金教育,2009,14(1):67-69.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6
1
葛鲁嘉,陈若莉.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5):79-87.
被引量:61
2
蒂莫西.邓尼根,杨代文.
苗族社会中的认同保持过程[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4(1):147-152.
被引量:2
3
苏世同.
论苗文化与苗族主体心理的建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2(4):15-19.
被引量:9
4
张迪然,车泽芳.
贵州地区汉、苗、布、侗族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初步研究及其心理卫生[J]
.心理科学通讯,1987,10(1):52-56.
被引量:1
5
蔡笑岳,丁念友.
西南民族杂居地和聚居地藏、彝、傣、苗族8~15岁儿童智力发展的比较研究[J]
.民族研究,1997(4):61-68.
被引量:6
6
B.T.布里亚,黄海.
西方精神病医师应如何看待老挝苗族的宗教、医术和精神病患者[J]
.贵州民族研究,1991,11(3):153-158.
被引量:2
7
曹翠云.
从苗语看苗族历史和起源的痕迹[J]
.贵州民族研究,1983,3(3):159-171.
被引量:5
8
梁韬.
苗,汉两族精神分裂症妄想杀人的跨文化研究[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5,28(2):103-105.
被引量:3
9
李玲,蒋玉娜,金盛华.
汉、苗、侗族大学生的人格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876-7879.
被引量:2
10
何武.
苗族服装的“规则性”及其情感寄托[J]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2):120-12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杨珂,吴小花.
国内外苗学中的心理视角研究综述[J]
.广西民族研究,2020(1):81-88.
1
范连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新型民族关系的实践——以黔东南地区为例[J]
.党的文献,2010(5):91-95.
被引量:1
2
韩春晖.
法治是理性成熟的治国方略[J]
.东北之窗,2015,0(4):14-15.
被引量:1
3
郭正伟.
坚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 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宁波市村委会民主选举十年回顾与思考[J]
.中国民政,2009(1):47-47.
4
陈华强.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改进领导方法——谈谈学哲学对实现科学领导的意义[J]
.探索,1985(3):53-56.
5
杨霄.
促进黔东南地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对策建议[J]
.商场现代化,2009(10):375-376.
被引量:3
6
周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之作——《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方法》评介[J]
.云南学术探索,1997(3):80-81.
7
刘玉兰.
黔东南地区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并存交融之审视[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71-73.
被引量:2
8
刘玉兰.
黔东南地区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并存交融之审视[J]
.时代人物,2008,0(5):172-174.
9
刘兰青.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浅谈[J]
.理论导报,2010(11):47-48.
被引量:5
10
徐润田.
什么叫性观念[J]
.健康大视野,1996,0(1):46-47.
被引量:2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