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结构的现代整合与1920年代末话剧创作的中兴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20年代末的两三年(主要指1928-1930年)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创作高产现象,可看作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分水岭。本文认为,创作的中兴源于内在文化结构的现代整合,资本运作、国家机制与革命普遍观念之间三位一体,影响了创作发展方向,戏剧发出不同于五四的声音。
作者 王雪芹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4,共8页 Theatre Arts
基金 南京大学"985"三期改革型重大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研究>(项目编号:NJU985JD0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李伯嘉.十年来之中国出版业.大夏,1934,.
  • 2朱穰丞.代序[A].袁牧之.爱神的箭[M].上海:光华书局,1930.
  • 3熊佛西.戏剧大众化之实验[M].南京:正中书局,1936.
  • 4杜味渫.我们演剧的经验谈[N].中央日报·青白,1931—9—4.
  • 5熊佛西.兰芝与仲卿 小序.东方杂志,1929,.
  • 6陈大悲.为《五三碧血》向读者道歉[N].中央日报·青白,1929—7—23.
  • 7闻一多.戏剧的歧途[N].晨报,1926-6—24.
  • 8匡亚明.郁达夫印象记.读书月刊,1931,.
  • 9沈从文.《生命的沫》题记.现代文学,1930,(1).
  • 10景范.国民党北伐与民众之利益.醒狮周报,1926,:115-115.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