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镀与精饰》
CAS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Plating & Finishing
同被引文献44
1 汪泉发,黎燕.磷化处理过程的促进方法[J] .电镀与精饰,1994,16(3):15-18. 被引量:8
2 姜英涛.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溶液聚合及分子量影响因素[J] .涂料工业,1989,19(2):39-41. 被引量:3
3 陈同云,古绪鹏.低温快速磷化添加剂的合成及应用[J] .材料保护,1995,28(4):8-10. 被引量:9
4 黄霓裳,郭良生.室温磷化加速剂的选择[J] .表面技术,1996,25(4):19-21. 被引量:20
5 昌福全.影响车身电泳涂装因素的探讨[J] .上海涂料,2005,43(11):15-17. 被引量:4
6 李金刚.耐磨复合磷化液的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79-81. 被引量:5
7 孙孟光.影响磷化质量的几个因素[J] .材料保护,1996,29(12):31-32. 被引量:4
8 林碧兰,卢锦堂,孔纲.磷化膜电化学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18(6):429-432. 被引量:10
9 松田茂树.-[J].实务表面技术(日),1988,35(1):2-2.
10 KOUISNI L, AZZI M,ZERTOLIBI M, et al, Phosphate coatings on magnesium alloy AM60 part 1 : study of the formation and the growth of zinc phosphate films[J]. 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2004,185 ( 1 ) : 58 - 67.
引证文献11
1 李灿权,孙雅茹,徐炳辉,孙福明.柠檬酸钠在常温磷化中的作用[J] .材料保护,2006,39(8):16-18. 被引量:5
2 戴永盛,裴如俊,戴惠.磷化液中钼的分光光度法测定[J] .电镀与精饰,2007,29(4):49-51. 被引量:2
3 何德良,王名浩,崔正丹,郭艳妮,曾丽萍,许超,周舟.高耐蚀性锌锰系磷化液的研究及磷化膜电化学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4):65-69. 被引量:9
4 余祖孝,郝世雄,黄新,孙亚丽,李洪.丙烯酸阳极电泳涂料制备及电泳涂装工艺[J] .涂料工业,2010,40(6):52-54. 被引量:4
5 冯明海,耿晓菊,胡地荣,刘百超.高温锰系磷化膜耐蚀性能测试方法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3):377-379. 被引量:4
6 安成强,刘新院,陈梨,程涛,郝建军.锌锰系磷化膜硅酸钠封闭工艺研究[J] .表面技术,2012,41(3):84-86. 被引量:6
7 郭贤烙,王惠华.常温锌系磷化工艺[J] .电镀与涂饰,2000,19(6):28-30. 被引量:9
8 郭贤烙,易翔,钟萍.常温快速磷化工艺的研究[J] .电镀与涂饰,2001,20(3):44-47. 被引量:12
9 王志义,马连众.冷轧板表面硅化皮膜层性能研究[J] .化工管理,2018(3):135-136.
10 张建军,马永胜,张建宏,麻殊愚.铁路货车轴承锰系磷化与锌钙系磷化对比分析[J] .新技术新工艺,2019,0(9):8-1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65
1 盛敏奇,陈烨璞,贾瑞平,范海华.臭氧对碳钢表面磷化的影响[J] .腐蚀与防护,2008,29(2):76-79. 被引量:4
2 范洪强,李淑英.固废磷化渣的排放现状及资源化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2007,27(z1):97-99. 被引量:6
3 王春明,林伟,赵鹏亮.钕铁硼磁性材料磷化过程电位影响因素研究[J] .材料保护,2005,38(2):20-23. 被引量:4
4 杨喜云,龚竹青.铝活塞的磷化工艺[J] .表面技术,2005,34(6):57-59. 被引量:2
5 张圣麟,陈华辉,李红玲,郑洪河,常照荣.常温磷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材料保护,2006,39(7):42-47. 被引量:50
6 吴维青,阮玉忠.锌系磷化膜疲劳损伤过程的研究[J] .机械强度,2006,28(4):574-577.
7 张圣麟,孔小波,张明明,陈华辉.复合常温磷化促进剂研究[J] .腐蚀与防护,2007,28(3):126-128. 被引量:1
8 张明明,张圣麟,孔小波.低温磷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 .表面技术,2007,36(4):59-61. 被引量:10
9 叶菁.磷化过程沉渣产生原因分析研究[J] .福建分析测试,2008,17(4):67-69. 被引量:2
10 李现涛,魏雨.钼酸钠在常温磷化中的作用[J] .材料保护,2009,42(2):35-36. 被引量:5
1 陈春成.钢铁的磷化工艺技术(Ⅱ)[J] .电镀与精饰,2000,22(2):41-43. 被引量:1
2 唐春华.现代磷化技术问答(续完)[J] .电镀与环保,1999,19(1):32-33. 被引量:2
3 张泽江,周志高.磷化工艺发展趋势[J] .腐蚀与防护,1996,17(1):23-26. 被引量:1
4 朱志昂,查惠珠.常温磷化工艺[J] .材料保护,1998,31(11):20-20.
5 夏宗锐,张蕾.磷化工艺研究[J] .电镀与精饰,1995,17(1):17-20. 被引量:6
6 暨调和,郑辉,刘亚军,何桦,林烽,竺遵祥.现代磷化[J] .电镀与涂饰,1991,10(4):18-25. 被引量:10
7 李健美,.磷化工艺中的促进行为[J] .化工腐蚀与防护,1995(4):23-25.
8 邓伟民.PH值在磷化中的作用[J] .五菱汽车,1993(1):19-24.
9 王春明.金属磷化处理(二)[J] .电镀与环保,2000,20(6):23-28. 被引量:23
10 郭亚军,杨亭阁,邓虎,鄂运中.常温下金属磷化处理[J] .化学工程师,1996(5):5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