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批点本的内部流通与桐城派的发展 被引量:2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姚永概《慎宜轩日记》中诸多信息可反映桐城派形成的机制和文学特质。姚氏对桐城乡贤、桐城派著述的偏重,是其家学意识和流派意识的显露,由其读书活动所涉及的书与人,可见一个以血缘、姻亲、师友等关系形成的桐城派文人圈。桐城派的著述中编选、批点著述相当丰富,其中蕴涵桐城文章之学、桐城诗学的重要内容。以姚永概等桐城文家来考察,围绕批点本存在一个"批点本书籍交流网络",这一网络的"私密性"是家学传承秘不外传风习的一种表现;而家学的"私密性",也是形成桐城派"地域性"的基因。桐城派中后期过录批点风气的形成,意味桐城文章之学、桐城诗学开始进入累积、融汇与整合时期。过录中既有家学的累积,也有一流派之学的汇合,最后形成对该流派共同认可的经典文本较为稳妥、周全、细密的解读。对于一文学流派而言,这是框架建立后的丰实与充盈。
作者 徐雁平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基金 程章灿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10&ZD130)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8

  • 1姚鼐.惜抱轩尺牍[M].刻本.1866(同治五年).
  • 2姚鼐.五言今体诗钞[M].刻本.1866(同治五年).
  • 3姚鼐.惜抱轩文集[M]//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 4姚鼐.七言今体诗钞:[M].刻本.1866(同治五年).
  • 5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M].刻本.1891(光绪十七年)
  • 6施闰章.蠖斋诗话[M]∥王夫之,等.清诗话(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87:
  • 7叶德辉.书林清话·刻书有圈点之始[M].北京:中华书局,1999:33.
  • 8贺培新.《七言今体诗钞》手书附记,贺氏所藏《七言今体诗钞》扉页,今藏国家图书馆.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193

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