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全面理解"两型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演绎法、调查研究法、量化值加权函数法等方法构建一套含15个一级指标、53个二级指标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权数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值做出了合理界定。拟借助这一指标体系,监测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
作者
李鑫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期59-61,共3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JB2034)
关键词
两型社会
指标体系
长株潭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1
朱顺娟,郑伯红.
长株潭“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0,26(2):62-63.
被引量:22
2
朱璐璐,肖腊珍.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证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0(6):83-90.
被引量:6
3
胡妙.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信息,2011(5):8-8.
被引量:2
4
曾翔旻,赵曼,聂佩进,邹宇.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研究(一)[J]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5):85-87.
被引量:17
5
杨华峰,张华玲.
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9):123-128.
被引量:84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李宝瑜,李丽.
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进程指数设计[J]
.学术问题研究,2007,0(2):6-11.
被引量:2
2
叶蔚,于忠军,汤建泉.
浅谈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J]
.煤炭经济研究,2004(11):8-9.
被引量:34
3
杨华峰,张华玲.
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9):123-128.
被引量:84
4
解振华.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J]
.求是,2005(23):11-13.
被引量:36
5
刘晓洁,沈镭.
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382-391.
被引量:95
6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徐一帆,文兼武,察志敏,宋长青,刘晓越,程晞.
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
.统计研究,2006,23(5):23-29.
被引量:87
7
陈钰芬,苏为华.
浙江省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5):63-69.
被引量:18
8
黄琦,余禾,王相平.
城市和谐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87-90.
被引量:6
9
两型社会研究院.两型社会干部读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D9:103-118.
10
陈黎明,欧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A]//首届两型社会论坛论文集[C].2009.
共引文献
120
1
周栋良,刘茂松.
“两型社会”研究述评[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4):29-33.
被引量:9
2
乔海曙,阳旸.
我国两型社会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777-783.
3
顾航宇.
关于协调成都市农村“村支两委”关系的对策研究[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2,13(3):24-26.
4
马宗国,柳兴国.
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与监测方法实证研究[J]
.开发研究,2006(5):66-69.
被引量:6
5
黄和平,毕军.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06,28(6):20-27.
被引量:47
6
孟丽莎,沈中华.
面向中原城市群的循环经济评价研究[J]
.技术经济,2006,25(11):12-16.
被引量:3
7
杨华峰.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
.系统工程,2006,24(11):79-84.
被引量:28
8
王奇,王会.
循环经济的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1):33-37.
被引量:24
9
白露,白永秀,薛耀文,陈晶.
循环经济实现途径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1):84-88.
被引量:6
10
赵波,严立冬.
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经济体制改革,2007(1):173-176.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69
1
官冬杰,苏维词.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70-73.
被引量:35
2
蒋均时,张博颖.
论“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关系[J]
.广西社会科学,2007(5):1-5.
被引量:4
3
田文富.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学习论坛,2007,23(7):64-66.
被引量:20
4
潘安敏,郭冬梅.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对策[J]
.城市,2007(1):63-66.
被引量:11
5
张新端,郑泽根.
环境友好型城市环境指标体系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9):53-56.
被引量:14
6
吴郁玲,曾菊新.
试论“两型社会”建设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2008(4):83-86.
被引量:18
7
曾翔旻,赵曼,聂佩进,邹宇.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研究(一)[J]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5):85-87.
被引量:17
8
潘安敏,刘慧芳.
关于“城市医学论”的构想[J]
.城市,2008(7):42-45.
被引量:4
9
阳中良,周雪敏.
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1(4):75-80.
被引量:19
10
袁志明.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测度方法研究[J]
.科研管理,2008,29(4):175-179.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7
1
许抄军.
“两型社会”综合测度的基础:基于文献的述评[J]
.广西社会科学,2012(9):108-112.
2
刘智勇.
我国“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9-15.
被引量:2
3
潘安敏,戴静.
“两型社会”城市资源系统评价标准的构建[J]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227-232.
被引量:2
4
安丽苑,李春友,黄建新.
两型社会建设成效监测评价体系研究——以株洲市为例[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5):26-32.
被引量:2
5
吴小节,谌跃龙,汪秀琼,黄山.
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与空间分异[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4):7-12.
被引量:4
6
王彦彭.
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测度与比较[J]
.企业经济,2015,34(9):92-101.
被引量:4
7
王彦彭.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测度与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17,33(3):70-7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粟郁.
休闲产业发展视角下珠海城市资源评价研究[J]
.特区经济,2019(1):34-37.
2
刘智勇.
基于“两型”指标的两型社会综合评价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4):43-48.
3
马玉波.
中国对俄初级农产品贸易中的虚拟水概算[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4):36-39.
被引量:7
4
吴小节,彭韵妍,汪秀琼.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8):1-9.
被引量:20
5
陈蓉.
“两型社会”视域下漳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3):35-42.
6
王彦彭.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测度与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17,33(3):70-73.
被引量:12
7
孔凡斌,陈胜东,廖文梅.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搬迁移民减贫效应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7,37(4):52-59.
被引量:12
8
庄海燕.
基于大数据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以生态文明示范区海南省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4):38-42.
被引量:6
9
粟郁,侯飞.
基于休闲产业的城市资源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J]
.生态经济,2017,33(10):131-135.
被引量:3
10
李艳芳,曲建武.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实证[J]
.统计与决策,2018,0(5):57-59.
被引量:37
1
王守伟.
建立研究产业结构的统计指标体系[J]
.贵州统计,2002(5):24-27.
被引量:1
2
栗建华,李勇.
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关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情况的调查[J]
.新湘评论,2009(2):37-38.
3
廖建勇.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32(5):41-43.
被引量:2
4
杨贵彬.
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目标体系建立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5):31-33.
被引量:1
5
杨铭.
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2):277-280.
被引量:4
6
王启荣.
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几个主要方法[J]
.学习与实践,1986(11):22-25.
7
卢文涛,李树德.
浅谈文化产业与长株潭两型社会构建动态关系[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12):1-2.
8
杨新春.
旅游立市促秦皇岛特色产业体系建立研究[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33):6-7.
9
刘洪波,董海军.
以绿色消费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J]
.理论月刊,2009(6):148-150.
被引量:2
10
李圣清,谭剑中,何伟华.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以大学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42-45.
被引量:1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