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展学区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区体育是把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互补,实现双面效应的一种模式。它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学区体育的概念和内涵,并分析了发展学区体育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发展学区体育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作者
马孝志
机构地区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期149-151,共3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关键词
学区体育
和谐社会
组织管理模式
优势互补
分类号
C913.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课题组.社区体育发展新模式-学区体育.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
2
中国教育网.中国学校统计[EB/OL].http://www.moe.edu.cn/edoas.2008-08-20.
3
兰林,杨肇云.
整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初探[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124-128.
被引量:20
4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75-152.
5
姜明.
创建高校体育工作特色之研究[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1):122-125.
被引量:3
6
张元阳.
论现代终身体育的本质和必要[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93-9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李建国.
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4):74-79.
被引量:92
2
张江南.
高校体育教育跨世纪的思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6):20-23.
被引量:15
3
陆玉林,徐茜.
学校体育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23-26.
被引量:7
4
陈锡林,周亚琴.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1):93-94.
被引量:34
5
万浩.
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J]
.体育学刊,2001,8(2):20-21.
被引量:20
6
顾渊彦,何元春.
体育教师与社区体育建设[J]
.体育学刊,2001,8(2):29-31.
被引量:51
7
裴永杰.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4).
8
[1](法)保罗·郎格郎.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9
[4]卢德明,苑廷刚.怎样掌握运动技巧[N].中国体育报,2001-03-23.
10
[5]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49
1
谢先姣.
试论学区体育模式的可行性[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S2):5-7.
被引量:1
2
屈红林,刘瑞莲.
宜春市学区体育现状及共赢策略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4):23-24.
3
丁春琴.
建立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的对策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4,36(5):70-73.
被引量:2
4
周传志.
武汉市家庭体育现状调查[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46-49.
被引量:15
5
周秀敏.
山东省城市中年人群体育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61-64.
被引量:3
6
江波.
安徽省城市老年妇女体育参与的现状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61-364.
被引量:18
7
王伟,张勇,奚明秋.
对长春市大众健身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6):20-21.
被引量:25
8
张永军.
鲁中地区城乡中年人群体育行为与体育需求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22-25.
被引量:16
9
刘建国,朱长敏,李厚林.
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影响[J]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103-105.
被引量:8
10
蒲小玲.
新时期大教育体系中学区体育功能的社会学辩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2):180-182.
被引量:2
1
丁立平,郝卫静.
论牢骚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个体-群体的发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5-27.
被引量:4
2
徐吉鹏,叶军.
反思下岗、失业[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5):19-23.
3
江希.
NGO的双面效应与治理模式研究[J]
.发展研究,2014,31(9):66-70.
4
刘宗粤,刘裔,刘懿.
论群体决策的双面效应和优化技术[J]
.探索,2009(4):80-82.
被引量:2
5
王春芳.
工作压力的应对与管理[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6):62-63.
6
刘冬梅.
项目管理相关问题[J]
.中国科技博览,2010(25):229-229.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