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0-65,共6页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同被引文献64
-
1张恒山.“法的价值”概念辨析[J].中外法学,1999,11(5):16-31. 被引量:34
-
2J.Keynes.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3本·S·伯南克.大萧条[M].宋芳秀,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
4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J·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巴曙松,王劲松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5Paul.Krugman.It’s Back!Japan’s Slump and the Return of the Liquidity Trap[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1998.
-
6Frederic S.Mishkin.Monetary Policy Strategy:Lessons from the Crisis[J].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2011.
-
7[英]彼得·斯坦 约翰·香德 王献平译 郑成思校.《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8页.
-
8[英]梅因 沈景一译.古代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
9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A]..《法治秩序的建构》[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第20页.
-
10[美]博登海默 邓正来 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61.
引证文献5
-
1杨茜.“流动性陷阱”与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J].经济师,2012(3):45-47.
-
2刘巍,龙竞.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学说的质疑——基于金本位制和美国大萧条的经验[J].国际经贸探索,2013,29(4):107-120. 被引量:3
-
3钟付和.证券法的公平与效率及其均衡与整合——兼论我国证券法之立法连续性不足[J].法律科学,2000,18(6):108-117. 被引量:7
-
4张昱,龙竞.对纸币制度下“流动性陷阱”学说的思考——基于美国1973-2011年的经验[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25(4):11-16. 被引量:1
-
5魏东乾.疫情情况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预防流动性陷阱的产生[J].金融,2020,10(4):429-436.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张衔,付彤杰.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批判性考察[J].政治经济学报,2023(3):3-18.
-
2宋晓燕.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经济分析[J].法学评论,2002,20(4):40-47. 被引量:6
-
3钟付和.自由与公平的历史纠葛──世界贸易组织主流价值形态源流论[J].比较法研究,2002,16(2):21-30. 被引量:10
-
4范健,王通平.亚洲国家和地区证券监管趋同对中国的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49(2):68-79. 被引量:13
-
5于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法学理论研究[J].当代法学,2013,27(4):3-12. 被引量:18
-
6钟付和.创新激励、风险规避抑或公平分配?——中国证券法的一种建构性思考[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3(1):44-52.
-
7张昱,龙竞.对纸币制度下“流动性陷阱”学说的思考——基于美国1973-2011年的经验[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25(4):11-16. 被引量:1
-
8葛其明,徐冬根.试论我国股票发行差异化审核制度——以富士康A股IPO为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8(8):77-84. 被引量:2
-
9唐军.“三公”理论再认识与证券监管制度重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5):146-156.
-
10王庆,吴仕超.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联动效应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6):7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