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Education Science
参考文献1
-
1[英]怀特(White,John) 著,李永宏等.再论教育目的[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同被引文献20
-
1洪志钧.混沌理论对教师组织管理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0):83-85. 被引量:6
-
2黄娟.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5,26(5):14-17. 被引量:31
-
3王朋娇,邹红丽,刘家勋.混沌(chaos)理论对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3):28-30. 被引量:11
-
4孙少柳,孙中民.混沌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2):91-93. 被引量:8
-
5郝柏林.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
6赛弗林和坦卡德.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
7.中国教育年鉴[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
8[美]丹尼斯·K·姆贝 陈德民 译.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9[日]藤田英典 张琼华 许敏泽.走出教育的误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10蔡进雄.学校转型领导的理论与实际.教育研究月刊(台北),2004,(3).
引证文献6
-
1宋晓亮.文化理论异变成因类析初探[J].科学时代,2009(2):223-226.
-
2张东娇,潘国琪,刘伟.论校长学术身份的“失重”与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6-32. 被引量:9
-
3宋晓亮.文化理论传播异变成因简析[J].法制与社会,2008(35):298-301. 被引量:1
-
4王诗兵,王秀友,董亚军.教育混沌研究若干问题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2):19-21.
-
5宋晓亮.文化理论传播扭曲异变成因类析[J].华商,2007(24):75-78.
-
6李建国.创新传播模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新的生长点[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6):30-3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赵玮.苏霍姆林斯基“如何做校长”思想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7(3):92-96.
-
2王莉,刘苏兰.校长需要重视教育思想的领导[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42-43.
-
3孙超,陈岩.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知识解读[J].继续教育研究,2011(7):82-84. 被引量:5
-
4王飞,王运来.从“官场主体性”到“学场主体性”——教育家办学语境下大学校长主体性生成场域的转向[J].学术探索,2012(3):155-159. 被引量:1
-
5胡荣堃.中小学校长的六项核心领导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2(11):41-43.
-
6LiangTao Shan,尹璐,童清艳.海外华人的美食文化情结——基于旅英华人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2):21-25. 被引量:6
-
7晋银峰.立足校本教研培养科研型中小学校长[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0(2):29-31.
-
8高喜军.地方高校领导干部学术身份的群体特征及其成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7,0(12):68-71. 被引量:2
-
9郭赟嘉.省级开放大学校长学术领导角色的失重与重构[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2(2):75-80. 被引量:1
-
10周能寿,缪鲁加,张付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术型干部成长阻抗及培养路径——基于S省12所省属重点建设高校的调查[J].高教学刊,2023,9(5):21-24.
-
1高英俊,刘宏邦,莫业柳,黄创高,韦银燕.大学物理实验中混沌实验教学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3):66-68. 被引量:4
-
2马雅东.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交流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106-107. 被引量:1
-
3周克世,郝冠杰.对混沌中蝴蝶效应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6,14(11):138-138. 被引量:1
-
4王鑫宏.正能量的教育传播[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6,0(1):67-68. 被引量:1
-
5唐松林,于德介.如何维护教育的通识教育本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57-61. 被引量:3
-
6郝兆杰,肖琼玉,梁芳芳.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混沌与重构[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1):26-29. 被引量:3
-
7汪静静,刘树勇.课堂教学的非线性模型及混沌现象探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4):229-230. 被引量:2
-
8闫俊霞,陈薇.传播学视域下的微课程传播机制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14):27-28.
-
9陈燕燕.“构成”课程中“形式美”的内涵及其教学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6(1):85-88. 被引量:1
-
10王佑镁.CMC传播机制中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简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4,22(3):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