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创造社关于“革命文学”论争始末
被引量:14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8,共8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19
-
1《两地书·六九》.
-
2冯乃超.鲁迅与创造社[J].新文学史料,1978,(1).
-
3郑伯奇.《回忆与学习》,原载1950年10月19日西安.《群众日报》.
-
4郑伯奇.《不灭的印象》[J].作家,1936,2(2).
-
5郭洙若.《跨着东海》,原载1947年10月20日上海.《今文学丛刊》第1本《跨着东海》.
-
6郑伯奇.《“左联”回忆片段》,《郑伯奇文集》第1278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
-
7上海创造月刊,1928,1(11).
-
8上海文化批判月刊,1928,4.
-
9上海流沙半月刊,1928,(6).
-
10上海创造月刊,1928,2(1).
共引文献52
-
1李峰.鲁迅的文献学成就[J].史学史研究,2004(4):42-47. 被引量:4
-
2吕周聚.论鲁迅的现代思维品质[J].鲁迅研究月刊,2000(12):12-19. 被引量:1
-
3宋炳辉.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J].中国比较文学,2002(2):54-70. 被引量:16
-
4秦弓.鲁迅:“华盖运”何时休?[J].鲁迅研究月刊,2000(6):79-87. 被引量:5
-
5咸立强.创造社出版部小伙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4):53-59. 被引量:3
-
6李春雨.《申报·自由谈》与鲁迅杂文意识的成熟[J].鲁迅研究月刊,2006(4):31-36. 被引量:4
-
7彭小燕.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野草》:鲁迅超越生存虚无,回归“战士真我”的“正面决战”(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5):1-31. 被引量:12
-
8王福湘.“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之三) 陈独秀与鲁迅接受布尔什维主义的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07(1):49-60. 被引量:1
-
9王富仁.鲁迅与革命——丸山昇《鲁迅·革命·历史》读后(上)[J].鲁迅研究月刊,2007(2):30-51. 被引量:14
-
10栾梅健.“溢恶型”狭邪小说的历史价值及文学的现代性起源[J].文学评论,2007(2):74-7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158
-
1川島.说说《语丝》[J].文学评论,1962(4):77-82. 被引量:9
-
2吴禹星.创造社第三期成员与《文化批判》[J].鲁迅研究月刊,1997(7):44-48. 被引量:3
-
3温儒敏.成仿吾的文学批评[J].文学评论,1992(2):142-150. 被引量:10
-
4刘福勤.三十年代后期有关鲁迅文化精神和文化地位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1991(5):88-91. 被引量:1
-
5孟贵蕴.破坏与建构──试析《文化批判》的理论倾向[J].山东社会科学,1996(3):77-81. 被引量:1
-
6汪晖.预言与危机(下篇)——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J].文学评论,1989(4):35-47. 被引量:33
-
7陈漱渝.冯乃超同志谈后期创造社、左联和鲁迅[J].鲁迅研究动态,1983(8):8-9. 被引量:4
-
8王慕民.略论朱镜我在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3):98-101. 被引量:2
-
9王本朝.整理国故与新文学秩序的建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682-687. 被引量:9
-
10涂莉琼.城市报语言暴力分析[J].新闻前哨,2005(2):40-4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4
-
1石晓霞.正确认识“革命文学”论争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作家,2008,0(20):185-186.
-
2王本朝.《文化批判》与新文学的话语革命[J].广东社会科学,2007(2):173-178. 被引量:5
-
3张积玉,赵林.《语丝》周刊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言说空间的偏离[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1):98-106. 被引量:3
-
4赵林.多元语境制约下的《语丝》周刊[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3):73-78. 被引量:2
-
5汤林峄.论《大公报·文学副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折中立场与对话思维[J].南方文坛,2011(4):82-85. 被引量:1
-
6卢妙清.成仿吾与《文化批判》[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8(5):49-56. 被引量:2
-
7刘忠.《语丝》对周氏兄弟的倚重及“语丝文体”的形成[J].中州大学学报,2013,30(2):1-6. 被引量:1
-
8贾辰飞.创造社对鲁迅的围攻及影响[J].文教资料,2015(20):1-2.
-
9贾辰飞.创造社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传播[J].郭沫若学刊,2015(4):54-58. 被引量:1
-
10赵惠霞,贾辰飞.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传播及影响——以创造社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49-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1
-
1吴爱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话语的三重维度探析——以《新华日报》《晋察冀日报》为中心的考察[J].思想理论战线,2023(3):128-136.
-
2赵林.启蒙立场与中国现代杂文文体的确立——《新青年》《语丝》与《申报·自由谈》新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0(18):143-150. 被引量:1
-
3卢妙清.20世纪20年代创造社的启蒙刊物《文化批判》[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7(1):44-50. 被引量:1
-
4黄彬.中医对内科急腹症的救治[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5):315-316.
-
5卢妙清.成仿吾与《文化批判》[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8(5):49-56. 被引量:2
-
6王建伟.逃离北京:1926年前后知识群体的南下潮流[J].广东社会科学,2013(3):119-128. 被引量:6
-
7卢妙清.论《文化批判》之编辑思想[J].编辑之友,2013(9):101-104. 被引量:3
-
8汤林峄.论《大公报°文学副刊》的文学翻译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5):60-63. 被引量:2
-
9卢妙清.《文化批判》对现代学术期刊之启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0(1):87-89.
-
10黄萍,张小可.试析学术期刊改革之问题与出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6):91-96.
-
1王鹏飞.喧嚣下的寂寞——2005年的中国文坛[J].社会观察,2005(12):49-51.
-
2刘心武.随笔的独立品格[J].随笔,2000(2):114-118.
-
3金理,陈思和.思潮与争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纯文学的反思——《中国新文学大系(1977—2000年)·文学理论卷》导言之一[J].南方文坛,2009(4):16-22. 被引量:3
-
4红孩.为炮制"悼词"者出示红牌:致葛红兵[J].岁月,2000(4):34-35.
-
5陈建华.夹缝里的都市文化[J].读书,2014(6):150-157.
-
6徐庆全.新时期“两个口号”论争评价的争论述实(一)[J].鲁迅研究月刊,2003(8):46-54. 被引量:5
-
7庆振轩,张馨心.“发愤著书说”平议——古代文学争论热点研究之一[J].社科纵横,2006,21(7):105-107. 被引量:2
-
8张多.浅析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8):112-112. 被引量:1
-
9宋雪莹.痛咥与枭鸣——关于两岸学界对鲁迅杂文评价迥异的思考[J].牡丹,2016,0(2X):164-165.
-
10王光明.“现代主义”与“新古典”的互补——论台湾20世纪50~70年代的现代诗[J].文艺评论,2003(6):2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