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刍议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意义取向——以“数系的扩充”新课引入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几次公开教学活动中,听到了多位教师讲授了“数系的扩充”这一节课,其不同的新课引入方式引起笔者对数学意义的思考.本文试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引入方式,对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意义做一些探讨.
作者
宋长权
机构地区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
出处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2年第2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数学意义
课堂教学
新课引入
引入方式
教学活动
教师讲授
分类号
G42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胡典顺.
人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意义的哲学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10,19(4):54-57.
被引量:26
2
汪家玲.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6(8):25-28.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数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
罗素.罗素自传(第一卷)[M].罗素著,胡作玄,赵慧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
Afzal Ahmed, Alison Clark-Jeavons, Adrian Oldknow. How can Teaching Aid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J].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04, (56): 313-328.
4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5-38.
共引文献
31
1
聂艳军.
立本求真:数学教学改革再出发——本真数学教学的内涵解析、设计要素及实施原则[J]
.小学数学教育,2020(22):4-7.
2
王振伟.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1(3):157-158.
被引量:6
3
赵思林.
感受的心理过程对数学教学的启示[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7-11.
被引量:20
4
汤慧龙.
关于数学创新性教育的另一种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17-18.
被引量:12
5
宋长权.
刍议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意义取向——以“数系的扩充”新课引入为例[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27(9):28-30.
被引量:2
6
杨俊林.
论有效数学教学的正当性[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1(10):44-47.
被引量:2
7
徐春芬.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6):71-73.
被引量:4
8
晁雪伟.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3):18-18.
9
郑艳霞.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文科生的自学能力[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2):4-5.
10
盛莲莲.
“平面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和反思[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2(6):77-79.
1
宋长权.
刍议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意义取向——以“数系的扩充”新课引入为例[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27(9):28-30.
被引量:2
2
马成学.
怎样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激情[J]
.大观周刊,2012(21):235-235.
3
王秀琴,邓园生.
“可能性”教学中的三个体验性片段与评析[J]
.湖南教育(下旬)(C),2009(9):48-49.
4
徐晓东.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及其教学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88-88.
被引量:11
5
徐波.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J]
.考试周刊,2014,0(58):71-71.
6
崔青录.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J]
.陕西教育(教学),2009(5):54-54.
7
章冬梅.
同一课堂不同引入方式的思考[J]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09(4):20-21.
8
徐乃楠.
对《新课标》中数学文化内容设置的理性思考[J]
.吉林教育,2008(2):38-38.
被引量:1
9
沈学艳.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9(12):40-40.
10
徐铎厚.
联系 建构 超越——从同一节课的三种不同引入方式谈起[J]
.当代教育科学,2005(21):33-33.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