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宋令的变化与律令法体系的完备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宋代前、中期,宋令基本沿用唐令的内容和形式。神宗元丰时期,宋朝政府进行了立法改革,此后令的修订活动频繁,其立法模式、编纂体例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均发生变化:宋令不再编订为独立的法典,而是与(编)敕、格、式统一编订为"敕令格式"法律汇编;宋令的编纂进一步完善,分类较唐令更细;宋令真正成为其法律体系的主干。宋令的变化使得宋代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并使律令法体系臻于完备。
作者
吕志兴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出处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2,共6页
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关键词
宋令
变化
法律体系主干
律令法体系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1
戴建国.《唐宋时期法律形式的传承与演变》[J].法制史研究,2005,.
2
唐·房玄龄等.《晋书·刑法志》,载《历代刑法志》,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第50页.
3
周东平.
律令格式与律令制度、律令国家──二十世纪中日学者唐代法制史总体研究一瞥[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2):131-136.
被引量:17
4
张建国.
中国律令法体系概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5):93-99.
被引量:23
5
戴建国.
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J]
.历史研究,2000(2):36-50.
被引量:49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戴建国.
天一阁藏明抄本《官品令》考[J]
.历史研究,1999(3):71-86.
被引量:44
2
宋家钰.
唐代的手实、户籍与计帐[J]
.历史研究,1981(6):13-28.
被引量:18
3
韩国磐.
根据敦煌和吐鲁番发现的文件略谈有关唐代田制的几个问题[J]
.历史研究,1962(4):149-160.
被引量:5
4
霍存福.
唐式性质考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32(6):24-30.
被引量:12
5
池田温.
隋唐律令与日本古代法律制度的关系[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9,43(3):92-95.
被引量:11
6
丹尼斯·С·特威切特,张中秋,贺卫方.
初唐法律论[J]
.比较法研究,1990,4(1):62-67.
被引量:3
7
滋贺秀三.
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以诉讼的形态为素材[J]
.比较法研究,1988,2(3):18-26.
被引量:124
8
钱大群.
律、令、格、式与唐律的性质[J]
.法学研究,1995,17(5):88-96.
被引量:11
9
戴建国.
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J]
.历史研究,2000(2):36-50.
被引量:49
10
宋家钰.
唐代户籍上的田籍与均田制——唐代均田制的性质与施行问题研究[J]
.中国史研究,1983(4):25-4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82
1
段知壮.
论唐代寺院经济与《道僧格》中的“不得私蓄”条[J]
.宗教研究,2020(1):107-125.
2
郝振宇.
西夏寺院土地的来源、经营与税役考察[J]
.西夏学,2021(1):88-100.
3
闫强乐.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多重理论建构[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41(5):9-15.
4
陳麗萍.
再議唐代户絶家庭財産的處理——以BD09352號爲中心[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1(1):233-256.
5
王沛,王捷,姚远,邬勖,陈迪,周博,黄海,乔志鑫.
回顾与前瞻:甲、金、简牍法制史料研究述评[J]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2022(1):165-200.
6
张云.
唐代虎伥故事的灾害叙事及其地方性知识[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2(1):47-68.
7
大津透,安洪赟(译).
略论唐令复原与《天圣令》——以《赋役令》为中心[J]
.法律史译评,2021(1):176-201.
8
陈灵海.
横看成岭侧成峰——梁启超以来的中国传统法律样式研究[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13(4):135-148.
9
刘吉伟.
《语书》对于当今吏治的借鉴意义[J]
.黑龙江史志,2014(19):121-122.
10
李玉生.
唐代法律体系研究[J]
.法学家,2004(5):45-59.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65
1
张建国.
中国律令法体系概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5):93-99.
被引量:23
2
大庭修,马小红.
律令法系的演变与秦汉法典[J]
.中外法学,1990,2(1):57-61.
被引量:4
3
徐晓光.
“蒙古法系”质疑——兼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法律制度与中华法系的关系[J]
.比较法研究,1989,3(Z1):92-98.
被引量:4
4
周东平.
律令格式与律令制度、律令国家──二十世纪中日学者唐代法制史总体研究一瞥[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2):131-136.
被引量:17
5
陈景良.
宋代司法传统的现代解读[J]
.中国法学,2006(3):123-138.
被引量:39
6
李玉年.
元代法律体系之构建——元代法律组成解析[J]
.安徽史学,2007(3):38-44.
被引量:4
7
刘笃才.
中国古代判例考论[J]
.中国社会科学,2007(4):145-155.
被引量:31
8
.《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515页.
9
《宋史选举志四》.
10
张忠炜.《秦汉律令法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引证文献
4
1
刘笃才.
律令法体系向律例法体系的转换[J]
.法学研究,2012,34(6):178-187.
被引量:23
2
张正印.
宋代“鞫谳分司”辨析[J]
.当代法学,2013,27(1):154-160.
被引量:3
3
丁海斌,陈慧艳.
关于法律文书名词“令”之历史语言学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17(4):45-50.
被引量:2
4
宋国华.
名废实存:元代格例法体系与中华法系之真实关系[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24(4):31-4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闫强乐.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多重理论建构[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41(5):9-15.
2
胡兴东.
明清“典律—例”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形成及意义——兼论中华法系后期的特质[J]
.荆楚法学,2022(6):100-112.
被引量:2
3
孔炯,顾雷祥.
张家港市实现“双达标”的几点作法[J]
.中国环境管理(吉林),2000,19(2):35-36.
4
陈景良,吴欢.
宋代司法公正的制度性保障及其近世化趋向[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1):103-111.
被引量:9
5
胡兴东.
宋朝法律形式及其变迁问题研究[J]
.北方法学,2016,10(1):107-121.
被引量:1
6
陈灵海.
《大清会典》与清代“典例”法律体系[J]
.中外法学,2017,29(2):402-428.
被引量:13
7
俞荣根,秦涛.
律令体制抑或礼法体制?——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法[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36(2):15-27.
被引量:15
8
丁海斌,赵丽娜.
近代日译文书名词“训令”之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18,0(5):85-88.
9
刘顺献.
宋朝法律形式及其变迁问题分析[J]
.法制博览,2019(10):220-220.
10
梁颖欣.
浅谈西夏司法审判中的鞫谳分司[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7):5-6.
1
马韶青.
晋令的内容及其在律令法体系中的作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44-46.
被引量:1
2
吕志兴.
宋代法律体系研究[J]
.现代法学,2006,28(2):68-77.
被引量:6
3
刘笃才.
律令法体系向律例法体系的转换[J]
.法学研究,2012,34(6):178-187.
被引量:23
4
李玉生.
唐代法律体系研究[J]
.法学家,2004(5):45-59.
被引量:7
5
张建国.
中国法制历程简论——1949年之前的中国法[J]
.法商研究,1998,16(4):90-96.
被引量:2
6
大庭修,马小红.
律令法系的演变与秦汉法典[J]
.中外法学,1990,2(1):57-61.
被引量:4
7
张建华.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及其法的位阶研究[J]
.法制与经济,2013,22(17):79-80.
被引量:2
8
李玉生.
魏晋律令分野的几个问题[J]
.法学研究,2003,25(5):148-160.
被引量:8
9
赵艳芳,刘金燕.
宋代的法律体系研究[J]
.兰台世界(下旬),2012(7):7-8.
10
王文涛.
宋例与宋法的关系研究[J]
.学理论,2015(8):50-52.
当代法学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