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他者”道德视角与道德教育的“他性”建构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的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形成关心他者、关怀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但是,这种以关怀他者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道德视角,往往容易被误解,从而导致道德教育的观念误区。道德教育的"他者"意识和"他性"思维应尽力避免利他主义、为我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理解误区,以普遍正义、人我共存的道德理念为基础,践履协商共识、宽容开放、关怀尊重等价值原则,促进学生的"他者"意识和关怀意识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对"他者"的人格尊严以及生命存在的关怀和尊重。
作者 叶飞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戴维斯.总体与无限[M].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9.51.
  • 2顾成敏.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 3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4黄剑波.作为“他者”研究的人类学[J].广西民族研究,2002(4):11-16. 被引量:18
  • 5Levinas. Totality and Infinity [ M ]. translated by Alphonso Lingis. Pittsburgh :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1969 : 173.
  • 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 7港道隆.列维纳斯:法外的思想[M].张杰,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08.
  • 8哈贝马斯.包容他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43.
  • 9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1-62.
  • 10旷剑敏,袁怀宇.自我与他者:教师的伦理责任与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9(3):93-95.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38

  • 1翁乃群.山野研究与走出山野——对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3):21-27. 被引量:8
  • 2顾红亮.另一种主体性——列维纳斯的我他之辨与伦理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5(4):27-30. 被引量:21
  • 3杨跃.论教师的责任伦理[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9):80-83. 被引量:10
  • 4Levinas,E.Ethics and Infinity,translated by Cohen,R.A.Dequesne University Press,1985:96.
  • 5Biesta,G.I.earning from Levinas:A Response.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03,(22):62.
  • 6Levinas,E.Totalityand Infinity.Translated by Lingis,A.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79:298.
  • 7Peters,G.Dissymmetry and Height:Rhetoric,Irony and Pedagogy in the Thought of Husserl,Blanchot and Levinas,Human studies.2004,(27):204.
  •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 9费孝通:“继往开来,发展中国人类学”,见荣仕星、徐杰舜主编:〈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14页。
  • 10库柏对源自萨伊德和后现代反思话语的本土主义民族志提出了深具洞见的批评,这种民族志假定只有本地人才能理解本地人,而且只有本地人才是评判民族志的唯一标准。见Kuper, A. 1994. Culture, Identity and the Project of a Cosmopolitan Anthropology, in Man (NS)29: 537-554.

共引文献1285

同被引文献4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