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基于“共容利益”观察视角的“国家悖论”治理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国家悖论"被道格拉斯.诺斯称为经济发展的根本政治难题。经验观察表明,"国家悖论"在我国当前的改革实践中具体体现为"国家建设"与"民主化"的两难困境。借用奥尔森的"共容利益"概念,可以为我们摆脱这种困境提供一个较好的突破口。
作者 徐志国
出处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0,共5页 Dongjiang Journal
基金 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科研专项计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县级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 项目编号:2011YBXM3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丁学良.对印度尼西亚(1997-1998年)经济危机的社会学观察[J].社会科学战线,2000(4):222-234. 被引量:1
  • 2[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迁》,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 3[美]道格拉斯·诺斯,[美]威廉·萨默希尔,[美]巴里·韦恩加斯特.《秩序、无序和经济变化》,[美]布鲁斯·布恩诺·德·梅斯奎塔等主编.《繁荣的治理之道》,叶娟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 4杨小凯.后发劣势[J].新财经,2004(8):120-122. 被引量:61
  • 5陈志武.《中国为什么需要民主?》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24/22/193333-16721631.shtml.
  • 6丁学良.印度政治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理论参考,2007(9):62-63. 被引量:2
  • 7张宇燕.强化市场型政府[J].读书,2005(3):150-156. 被引量:22
  • 8[美]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各,嵇飞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 9钱颖一,许成钢.《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与众不同-M型的层级制和非国有部门的进入与扩张》,张军,周黎安编.《为增长而竞争:中国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 10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治理与激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35

  • 1香港《明报》,2000年5月17日.
  • 2《权力与繁荣》,[美],奥尔森著,苏长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
  • 3Joseph Stiglitz, "What I learaed at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The insider"(《我从最近的那次世界经济危机学到的东西:知情者的观察》),2000年4月.
  • 4The Capitalist World - Economy(《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剑桥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 5X. L. Ding."The Rise of a New conservatism in Asia. A speech at the 1998 Williamsburg Conference,"("一种新的保守主义在亚洲必起,1998年威廉斯堡年会上的报告")[J].亚太杂志,1998,(12):911-911.
  • 6Samuel Huntington, American Politics: The Promise of Disharmony(《美国政治:对不和谐的承诺》).哈佛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 7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7: Thes State in A Changing Worl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 8美国联邦储委会主席格林斯潘.1997年8月在"第21届公共政策经济论坛年会"上的讲话("Greenspan on role of governments in markets",路透社,1997年8月31日发自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市的报道).
  • 9The Economist,1997年9月20日的专刊:"The Future of the Stare, A Survey of the World Economy"(国家政权的未来:对世界经济的概览).
  • 10《中时电子报》,2000年2月4日发自新加垃的报道:"印尼华人庆春节,战战兢兢".

共引文献8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