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技术经济》
2000年第2期27-29,共3页
Journal of Technology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29
-
1李乐山,苏中秋,白文杰,刘一波,张定红.工业设计专业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S1):84-86. 被引量:15
-
2黄擎明,蔡宁.论企业家的技术创新组织职能[J].科学管理研究,1994,12(3):27-32. 被引量:1
-
3张于心,智明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19(3):393-400. 被引量:64
-
4Frankenberger E. Designers: the Key Successful Product Development[M]. London: Springer Vedag, 1998. 206.
-
5森谷正规.日美欧技术开发之战—国际技术比较研究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39-40.
-
6Klark K B.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auto industry[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87, (3) : 729 - 771.
-
7J·J·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2.
-
8马永红,赵凌晨,刘拓.创新型企业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2007,26(10):1-3. 被引量:28
-
9杨彦辉,杨立泳,罗来文.论包豪斯教育思想与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包装工程,2009,30(4):195-197. 被引量:9
-
10陈劲,俞湘珍.基于设计的创新——理论初探[J].技术经济,2010,29(6):11-14.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12
-
1朱向梅.营销中感性消费的类型和层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6):88-89.
-
2连漪,田巧莉,李松柏.基于感性消费的零售商业营销策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05S):216-217. 被引量:2
-
3张先国,杨建梅.产品开发中的跨职能整合:基于决策视角的综合[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6):234-236. 被引量:7
-
4史江滨,廖丰丰,韦霞.感性消费下饮料包装的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07,28(11):131-133. 被引量:7
-
5黄蓥涓.在感性消费时代中的创意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8,29(6):127-129. 被引量:7
-
6邬劲青,杨莉萍.新产品营销中的心理策略[J].企业经济,2008(8):68-70. 被引量:1
-
7陈羽,王华斌.基于新产品开发视角的整合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0,31(16):59-61. 被引量:3
-
8周璇.基于试用的品牌推广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以《喜试网》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1(14):77-78. 被引量:1
-
9夏岚,李晴.感性家具的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0(14):20-21. 被引量:1
-
10宋娇,李广宏.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感性营销实证研究——以侗族《坐妹》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5):39-44. 被引量:1
-
1刘淑琴.设计的关爱[J].设计艺术,2000(1):21-21.
-
2张冰.包装就是品牌的脸[J].新企业,2001(2):9-9.
-
3孟照刚.一个员工妻子的呼唤[J].劳动保护,2005(2):77-77.
-
4曾光明.我国农产品包装呼唤标准化[J].包装世界,2004(4):35-35.
-
5张大鹏.影像输出:呼唤更多的服务[J].中国摄影,2006,0(1):120-120.
-
6任红轩.呼唤国家级纳米检测机构[J].新经济导刊,2003(12):44-45.
-
7罗友.工业产品设计之色彩重识[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2):123-125. 被引量:1
-
8白铭玉,郑刚强,柳灏.智能装备工业设计发展现状与价值分析[J].设计,2017,30(9):49-51.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