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而不同”: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和而不同”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和谐,承认差异、包含差异、尊重差异,在相互依存中求同存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含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对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王学荣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出处
《党政论坛》
2012年第3期36-38,共3页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关键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而不同”
哲学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思想
精神实质
尊重差异
求同存异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1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J]
.求是,1997(18):2-23.
被引量:187
2
王凤才.
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上)——对批判理论三期发展的批判性反思[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64(6):93-101.
被引量:19
3
王学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协商制度研究的四重维度[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55-57.
被引量:2
4
王传利.
“延安窑洞对”论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38-4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王学荣.
刍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及历史演进[J]
.临沂大学学报,2016,38(5):115-118.
2
王学荣.
“尚和去同”“和而不同”的思想传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根基[J]
.领导之友,2016(19):13-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谢淑婷.
“和”字音形义探源[J]
.汉字文化,2020(13):86-88.
1
张秀娟.
和谐思维:构建和谐社会之基[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3):15-17.
2
司开林.
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与和谐[J]
.理论观察,2007(1):28-29.
3
张树华.
中国要善于“驾驭民主化”[J]
.政府法制,2011(35):9-9.
4
陈义平.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民主与政治秩序[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0(2):22-27.
被引量:2
5
张文军.
构建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干群矛盾问题[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51-57.
被引量:6
6
侯荣华.
从实践观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精髓[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87-88.
7
發動學生修訂紅孯巹澾M行思想小結的初步體會[J]
.法学,1958(5):15-17.
8
刘洋.
“和而不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的共识智慧[J]
.宁夏党校学报,2014,16(5):20-24.
9
刘永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特别关注四对基本矛盾[J]
.求知,2010(8):13-15.
10
虞崇胜.
“和而不同”: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政治文明精髓[J]
.唯实,2004(1):32-35.
被引量:9
党政论坛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