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舆论何用与舆论如何可能——梁启超与李普曼舆论思想之比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近代的社会历史的场域中,梁启超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开启了舆论研究的传统,主要从传播者角度出发,着眼于封闭的舆论制造和灌输系统。李普曼回应20世纪初民主遇到现实困境的课题,从公众与脑海中图像的关系的角度去探究舆论,着眼于开放的舆论生成和流通系统。本文从梁启超与李普曼各自论述的文章和著作出发,回到文本起点来论述各自舆论思想的本质,同时试图回到历史的语境中来理解各自舆论思想散发出来的光芒。
作者 何顺民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汤志军.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C]//章太炎.《革命军》序.上海:中华书局,1977:192.
  • 2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公众舆论》译者前言.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3.
  • 3李华兴,吴嘉助.梁启超选集[G]//梁启超.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 4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C]//梁启超.致袁项城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617.
  • 5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67-74.
  • 6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
  • 7威尔伯·施拉姆等.传媒的四种理论[M]//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科学与现代世界,戴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9.
  • 8约翰·邓恩.民主的历程[G]//查尔斯·迈耶.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民主,林猛,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67.
  • 9余英时.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M]//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台北:三民书局,1992:49.
  • 10罗奈德·斯蒂尔.李普曼传[M].于滨,陈小平,谈锋,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41.

二级参考文献18

  • 1单波.反思新闻教育[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4):38-44. 被引量:40
  • 2[美]李普曼 林珊译.《舆论学》[M].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4年.第244页.
  • 3参见[美]罗纳德·斯蒂尔 于滨等译.《李普曼传》[M].新华出版社,1982年.第280页.
  • 4参见(美]罗纳德·斯蒂尔 于滨等译.《李普曼传》[M].新华出版社,1982年.第97页.
  • 5[法]古斯塔夫·勒庞 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第9-10页.
  • 6[美]杜威 胡适口译.《杜威五大演讲》[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84页.
  • 7(美]杜威.《人的问题》[M].,..
  • 8(美]杜威.《人的问题》[M].,..
  • 9参见查尔斯·迈耶 (英)约翰·邓恩编 林猛等译.《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民主》[A].(英)约翰·邓恩编,林猛等译.《民主的历程》[C].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67页.
  • 10引自[美]罗纳德·斯蒂尔 于滨等译.《李普曼传》[M].新华出版社,1982年.第182页.

共引文献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