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电影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概念及框架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电影以及其后发展(实际是同时发展的)的电视、录像、电脑和网络都是令观众进行参与性工作的可恶的/讨厌的工厂,也就是说,在里面,我们进行价值生产性劳动。正是如此,人们在电影影像里面,并通过影像的活动,从雾蒙蒙的游弋影像中,提出了一个结合社会-精神-物质的相互关系,我们也正是生活在这样的关系中。这一申明,指出在电影银幕面前,我们不仅面对着每场戏的影像,而且要面对这些影像的逻辑内涵,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转变了,异化了。今天,形象思维作用,变成了形象感受自身。这种异化不仅仅把资本劳动变成我们为了维持自己的影像,而且我们就在这些影像中劳动。这种影像,曲解了所有的视觉呈现,是新作品的场景镜头。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9,共6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Quoted in Zygmund Bauman.The Individualized Society, Mass Polity Press 2001, P32.
  • 2Raul Ruiz. Poetics of Cinema, Trans, Brian Holmes, Paris: Editions Dis Volt 2005, P73.
  • 3Jonathan Gray. 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 On Vision and Moderi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amp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0, P112.
  • 4This is the most famous line from Guisepp di Lampedusa.The Leopard, Pantheon, 1991.
  • 5Karl Marx.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 of 1844. New York and London: W.W. Norton and Company, 1978,P84.
  • 6Wlad Godzich. Language, Images and the Postmodern Predicament.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P367-369.
  • 7Fredric Jameson. Late Marxism: Adorna, or, the Persistence of Dialectic. London and New York, Versor 1990.

同被引文献20

  • 1[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版社,2007:193.
  • 2[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 3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46.
  • 4[英]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 5[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0..
  • 6[美]保罗·康纳顿 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7[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吴叡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66-78.
  • 8[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三联书店,1998.
  • 9陈晓云.中国电影:中国城市与城市电影(1990-2007)[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 10路春艳.中国电影中的城市形象与文化表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