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聚酰胺纯化淡竹叶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药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Brongn)的干燥茎叶。资源十分丰富,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具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多用于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小便赤色淋痛等症[1]。
作者
刘会
机构地区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12年第1期95-96,共2页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淡竹叶
总黄酮
聚酰胺
纯化工艺
实验研究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1
马子密,傅延龄.历代本草药性汇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33.
2
李志洲.
淡竹叶总黄酮最佳萃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1):42-45.
被引量:22
3
孙涛,刘静,曹永孝.
淡竹叶黄酮收缩血管的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5):57-59.
被引量:10
4
王自军,边丽,齐誉.
淡竹叶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J]
.现代食品科技,2005,21(1):92-93.
被引量:9
5
宋秋烨,陈梅,吴启南.
淡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3):46-47.
被引量:13
6
刘明 呈启南 邵莹.大孔吸附树指精纯化淡竹叶总黄酮的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11(3):19-2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华景清,蔡健.
苦瓜总黄酮提取工艺[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6):131-134.
被引量:35
2
宋常春,鲍庆胜.
柿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和抗氧化性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9):117-119.
被引量:25
3
马世玉,李莉,吴基良,罗德生.
竹叶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93-94.
被引量:2
4
王自军,边丽,齐誉.
淡竹叶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J]
.现代食品科技,2005,21(1):92-93.
被引量:9
5
周建军.
白藜芦醇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93-94.
被引量:8
6
宋秋烨,吴启南.
中药淡竹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526-527.
被引量:35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19.
8
张英.从竹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浸膏或粉剂的生产方法[P]中国专利:CN1228968.
9
卢益中.
淡竹叶天然保健饮料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1998,19(4):48-49.
被引量:21
10
孙佩霞,叶丽卡,张晓丽,胡民,卢露.
比色法测定淫羊藿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16(1):68-70.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50
1
赖炘,陈其兵.
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1):214-220.
被引量:19
2
陈丛瑾,黄克瀛,李德良,王贵武,张东峰,孙崇鲁.
微波法提取香椿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4):375-379.
被引量:8
3
宋秋烨,吴启南.
中药淡竹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526-527.
被引量:35
4
金泉,廉丽花,罗惠善.
正交设计法优选翻白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2):91-93.
被引量:3
5
陈兴,张志国,黄开颜.
麻口皮子药总黄酮醇提工艺研究[J]
.中南药学,2008,6(4):434-436.
被引量:3
6
陈丛瑾,黄克瀛,杨国恩,韦龙宾.
香椿叶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8,8(4):33-38.
被引量:3
7
杜列勇,陈兴,刘文山.
老鹳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1):10-11.
被引量:5
8
李志洲.
淡竹叶总黄酮最佳萃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1):42-45.
被引量:22
9
薛月芹,袁珂,楼炉焕,葛斌斌.
淡竹叶中荭草苷的微波萃取-HPLC法测定[J]
.中草药,2008,39(11):1665-1667.
被引量:6
10
岳秀梅.
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177-178.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0
1
宋秋烨,吴启南.
中药淡竹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526-527.
被引量:35
2
Ying Wang,Mei Chen,Jing Zhang,Xiao-Li Zhang,Xiao-Jun Huang,Xin Wu,Qing-Wen Zhang,Yao-Lan Li,Wen-Cai Ye.Flavone C-glycosides from the Leaves of Lophatherum gracile and Their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ity[J].Planta Med.2012(01)
3
李志洲.
淡竹叶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
.中成药,2008,30(3):434-437.
被引量:25
4
刘晓蓉.
淡竹叶提取物抑菌防腐作用的研究[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20-23.
被引量:16
5
袁珂,薛月芹,殷明文,楼炉焕.
RP-HPLC同时测定淡竹叶中4种黄酮苷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9):2215-2218.
被引量:22
6
李志洲.
淡竹叶总黄酮最佳萃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1):42-45.
被引量:22
7
刘晓蓉,张媛媛.
淡竹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8,33(12):211-214.
被引量:21
8
邬云霞,吴启南,吴德康.
淡竹叶醇提物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分析[J]
.中药材,2008,31(12):1822-1824.
被引量:6
9
刘体云,卢艳花,魏东芝,周文瑜.
淡竹叶中总黄酮和三种黄酮苷的同步HPLC检测(英文)[J]
.中成药,2009,31(1):96-100.
被引量:5
10
薛月芹,宋杰,叶素萍,袁珂.
淡竹叶中黄酮苷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09,24(3):218-220.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2
1
史洋,刘峰,杨东花,苏英英.
淡竹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14,16(7):597-600.
被引量:17
2
时海燕,徐男,王玉团,苏乐群,李宏建.
HPLC法同时测定淡竹叶中绿原酸和牡荆素的含量[J]
.中国药房,2016,27(6):833-83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梁苍宇,刘小康,葛威,蔡广知,贡济宇.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法的淡竹叶药材质量评价研究[J]
.中药材,2021,44(2):383-386.
被引量:8
2
潘智然,王腾华,朱首伦,任之尧,张靖.
基于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的中药淡竹叶化学成分分析[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3):300-306.
被引量:24
3
刘展,刘彦锋.
竹叶黄酮缓解异氟醚引起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6,43(7):699-705.
被引量:1
4
李明伟,路军章,杜岩,沈辉,张贤华.
复方竹叶石膏颗粒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9例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2016,57(22):1939-1942.
被引量:16
5
邓国兴,张婵娟,弓明燕,董尚朴.
慢性前列腺炎辨证选方经验[J]
.天津中医药,2016,33(11):672-674.
被引量:8
6
张春华,刘艳辉,耿翠.
银翘散灌肠治疗EB病毒感染患儿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4):1558-1560.
被引量:7
7
张春华,刘艳辉,耿翠.
自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脾氨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7):1883-1885.
被引量:6
8
焦坤.
淡竹叶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17,45(19):20-21.
被引量:11
9
蔡慧卿,詹志来,郑丽香,黄泽豪.
中药淡竹叶质量标准研究概况[J]
.中医学报,2017,32(12):2430-2434.
被引量:5
10
陈静梅,翁立冬,刘莉,刘强,魏鉴宜,梁焕玲,朱红霞.
竹叶黄酮牙膏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含量检测方法研究[J]
.山东化工,2018,47(10):54-56.
被引量:2
1
王鸿谟.
妇科病,望一望人中就能看出来[J]
.祝你幸福,2011(1):58-59.
2
路岩.
察颜观色知健康[J]
.现代中医药(北京),2002(8):10-10.
3
贾钧.
略论既病防变[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2).
4
刘振启,刘杰.
天麻的伪劣品鉴别[J]
.首都医药,2009(21):41-41.
5
刘华.
浅谈天麻与误用品的一般鉴别方法[J]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450-450.
6
彭涛.
浅议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前期的防治[J]
.光明中医,2012,27(8):1663-1664.
被引量:4
7
张艳红.
历代医家对休息痢的认识[J]
.河北中医,2007,29(6):547-548.
被引量:2
8
裴迅,陈如泉.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0):23-24.
被引量:6
9
王文渊.
抗氧化、抗衰老——竹叶的保健作用[J]
.健康指南(中老年),2013(3):42-43.
10
赵春雨,刘艳.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15例临床观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927-927.
被引量:6
湖南中医杂志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