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樗蚕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樗蚕在安徽省每年发生2~3代,而淮河以北均2代为主,极少发生3代。成虫羽化高峰为0~3时,群体羽化期长达40d,羽化率为6122%。每雌产卵数量约为276±505粒,遗腹卵142±511粒,雌成虫寿命4~10d,雄成虫寿命2~3d。卵期为8~9d,幼虫孵化高峰时刻为6~8时,孵化率高于95%,幼虫一般5龄,其全历期约30d。
作者
刘兰英
段钰
张娟
赵凤枝
机构地区
宿州市绿化办
宿州市园林局
阜阳市园林局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第1期28-29,共2页
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樗蚕
泡桐
生物学特性
害虫
防治
分类号
S763.4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S763.724.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苏伦安.野蚕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2
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
3
肖刚柔.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
杨春材,梁红,唐燕平.
短足筒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5,8(2):205-20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李友邦,廖家林,周信太,邹小玉.吉安樟筒天牛的生物学[J]昆虫学报,1983(04).
2
陈世骧等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经济昆虫志[M]科学出版社,1959.
共引文献
10
1
魏霞,Wu Yun,Reardon Dick,孙铁环,孙江华.
花曲柳窄吉丁的空间分布[J]
.昆虫知识,2006,43(5):712-715.
被引量:6
2
靳永,谢玉,张波涛,邵永,杨列芳.
茶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昆虫知识,2007,44(5):734-736.
被引量:10
3
裴建国.
茶黄毒蛾生物学特习性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88-188.
被引量:1
4
聂英奇,王国杰,胡徐文,郭延芳.
天蚕生物学特性观察[J]
.安徽农学通报,1999,5(3):29-31.
5
岩野,李学春,刘粉珍.
云南油杉与油杉吉松叶蜂两种群的相关性研究[J]
.云南林业科技,2000(3):46-49.
被引量:3
6
段钰.
国槐的毁灭性害虫——锈色粒肩天牛的初步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3):375-377.
被引量:11
7
唐燕平,刘远,李晓琳,宋怀宇,张惠云.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28(3):238-241.
被引量:19
8
孙运清,王丽钧,侯艳捷,于 波.
锦州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主要害虫与防治[J]
.辽宁林业科技,2002(B06):38-40.
被引量:3
9
严文斌.
双条杉天牛研究初报[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0(1):57-60.
被引量:4
10
何志刚,陆静珠,张士英.
磁场对秋蚕生长特性的研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6(1):54-56.
同被引文献
5
1
孙兴全,刘志诚,葛建明,石富超,王焱.
上海地区危害樟树的樗蚕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4):82-85.
被引量:5
2
朱弘复,王林瑶.中国动物志鳞翅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
肖刚柔.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086-1087.
4
王晓娟.
樗蚕的发生与防治[J]
.安徽林业科技,2010(1):29-30.
被引量:1
5
姜秀华,张治海,王金红,韩会智,张秀红,宋华茹.
樗蚕生物学特性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2002(2):1-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王秋炎,易红仔.
樟树樗蚕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要点[J]
.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103-10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浦月霞,刘龙山,龚美霞,冉艳萍,贾雪峰,黄景滩,宋宪军,安春梅,唐顺明.
樗蚕孵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J]
.蚕业科学,2018,44(3):382-389.
被引量:2
1
刘日初,卢丽羽.
变异蛾的发生及其后代的表现(初报)[J]
.广东蚕业,1998,0(1):15-19.
被引量:1
2
刘华兴.
自然交替换王法[J]
.中国蜂业,2009(1):29-29.
3
戚俐,刘凤云.
栗蚕自然交配与人工助产对产卵数量的影响[J]
.北方蚕业,2008,29(1):35-36.
被引量:2
4
焦世璋.
利用黄河鲤鱼自然产卵人工繁殖鱼苗[J]
.渔业致富指南,2001(15):26-26.
被引量:1
5
刘伟山.
猪群常发寄生虫病的防治[J]
.养殖技术顾问,2013(10):124-124.
6
赵春英,仝英.
蚱蝉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
.森林病虫通讯,1994,13(1):1-2.
被引量:3
7
赵军,小仓信夫.
光肩星天牛的人工饲养(Ⅱ)[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4):62-66.
被引量:1
8
冯玉元.
一头松毛虫产卵近七百粒[J]
.云南林业,1990(3):23-23.
9
张国英.
蛹期温度与母蛾遗腹卵发生的关系[J]
.中国蚕业,2001,22(4):16-17.
被引量:2
10
严会超,林健荣,农朝志,黄星光.
家蚕遗腹卵的研究(综述)[J]
.广东蚕业,1996,0(4):66-70.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