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增效的测度模型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基于突变理论和灰预测理论的相关内容构建了突变——灰色关联测度模型,有效实现了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增效的测度。不仅可以明了团队和个人的效能水平,而且通过构建尖点突变模型明确团队增效的方向以及团队效能发生突变的时间点,从而为科学管理创新团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作者
王济干
高虹
樊传浩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商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0-183,共4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GLB006)
关键词
创新团队
突变论
突变级数法
灰预测
尖点突变模型
分类号
C931 [经济管理—管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王艳杰,毕克新.
大学创新团队平衡计分卡模型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7):25-27.
被引量:3
2
朱永跃,马志强,陈永清.
基于BSC和灰色模糊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431-433.
被引量:17
3
曾卫明,朱晓霞.
基于AHP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9):187-190.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卜琳华,蔡德章.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13-118.
被引量:31
2
李超.
平衡计分卡与中国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创新[J]
.商情,2008,0(1):36-36.
被引量:7
3
邹晓东,黄争舸,陈劲.
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学科组织创新[J]
.科学学研究,2004,22(4):438-441.
被引量:16
4
丁晓筠.
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J]
.事业财会,2004(5):17-19.
被引量:14
5
康旭东,王前,郭东明.
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
.科学学研究,2005,23(2):232-236.
被引量:112
6
刘惠琴,彭方雁.
融合与创新: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运行模式剖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5):91-96.
被引量:51
7
王举颖,汪波,赵全超.
基于BSC-ANP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6,24(4):581-585.
被引量:30
8
张艳,彭颖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绩效评估[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17(5):61-65.
被引量:33
9
王怡然,陈士俊,张海燕,柳洲,王梅.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特征及类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20-23.
被引量:30
10
乔恩·R·卡曾巴赫,道格拉斯·K·史密斯.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侯玲,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3.
共引文献
30
1
廖奇梅.
基于AHP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J]
.电子政务,2010(5):91-96.
被引量:9
2
李艳,韩志兵,吴介军,薛惠锋.
高校保密项目风险控制评价[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7(8):55-58.
被引量:2
3
陈娟.
我国高校绩效管理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6):120-124.
被引量:17
4
熊斌,葛玉辉.
基于哈肯模型的科技创新团队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11,13(4):47-50.
被引量:4
5
张爱宁,杜英,朱晓蕾,马燕玲.
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5):166-169.
被引量:4
6
余敏,黎志辉.
参与式方法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绩效评估机制中的应用——基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视角[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2(2):49-54.
被引量:4
7
辛琳琳.
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
.临沂大学学报,2012,34(4):126-128.
被引量:8
8
俞文,陈瑞华.
平衡计分卡在幼儿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
.学前教育研究,2012(12):34-36.
被引量:1
9
袁军鹏,李普,潘云涛,翟俊峰,魏瑞斌.
科技创新团队识别标准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13(2):128-133.
被引量:6
10
单成俊,吴云良,戴云云,王永霞,沈建新.
基于BSC和AHP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3):84-8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
1
沈春光,陈万明,裴玲玲.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2):196-199.
被引量:38
2
吕富彪.
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聚集效应的影响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1):65-6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闫海洋.
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5,0(9):136-136.
被引量:1
2
郑春霞.
刍议人力资源流动中的社保转移接续问题[J]
.智富时代,2015,0(11X):186-186.
3
尤伟.
小议高校创业就业类社团的就业作用[J]
.智富时代,2015,0(12X):133-133.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伟.
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9,0(18):12-12.
被引量:3
1
孙康,程泽军,刘德海.
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研究:以化工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例[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6):29-32.
被引量:9
2
仵凤清,李建侠.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4):89-93.
3
郭云涛,贾永,白思俊.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科技园区项目选择决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7,37(5):164-169.
被引量:1
4
王嵩,赵国杰.
天津市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需求的灰预测及人才积累对策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0):80-82.
被引量:6
5
张凌,周荣,喻登科.
突变级数法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97-99.
被引量:9
6
王恺.
生产力系统论与耗散结构[J]
.求是学刊,1986,13(4):42-46.
7
张洪涛,朱卫东.
安徽省高新技术人才需求的灰预测及灰色关联度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2):222-225.
被引量:9
8
祁芬中.
突变论[J]
.社科纵横,1989,4(1):63-65.
9
彭国富,于世祥.
突变论与可持续发展统计学[J]
.统计与信息论坛,1997,12(4):13-16.
被引量:1
10
东皋.
论文化改革的渐进方式——兼评“突变论”和“彻底重建论”[J]
.社会科学,1990(8):56-59.
被引量:1
统计与决策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