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4-57,共4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同被引文献13
-
1喻新安,杨兰桥.我国内陆地区增长极的培育与形成——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的区域布局与政策选择[J].区域经济评论,2013(1):75-82. 被引量:5
-
2陈甬军,陈爱贞.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4(12):52-57. 被引量:40
-
3F. Perroux. Economic Spac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4, 64 (02): 89.
-
4杜肯堂,黄勤.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是经济成长阶段的必然选择[N].四川日报,2013-05-24(06).
-
5李后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重大成果[EB/OL].http://zgrscjjrb.eom/htmls/20130327091653.html.2013-03-27.
-
6盛毅,李后强.多点多极支撑,构建西部经济中心[J].中国西部,2013,(04):30-37.
-
7董冠洋.中国首提区域经济三大战略”增长极”领衔地区板块发展[EB/OL].hclp://news.21cn.com/caiyroll/a/2014/1211/22/28717234.shtml,2014-12-11.
-
8四川省人民政府网.2013年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情况[EB/OL].http://www.sc.gov.en/10462/10464/10465/10574/2014/5/12/10301445, shtrnl, 2014 -05 - 12.
-
9左志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思路[N].四川日报,2013-06-05(06).
-
10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统计年鉴(2014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二级引证文献4
-
1刘华蓉,翟有龙.成都与重庆对四川省域经济辐射的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16(5):15-19. 被引量:2
-
2李泉.中国县域经济发展40年:经验与启示[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1):74-84. 被引量:16
-
3储金龙,杨斯奇.安徽省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9,34(6):26-31.
-
4于代松,魏菓,叶连广.城市关联网络、副中心培育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四川省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36(4):40-50. 被引量:1
-
1郑锋.区域经济空间集中化的产业成因分析——兼析海南省经济空间集中化问题[J].热带地理,2002,22(4):304-308. 被引量:3
-
2卓勇良.浙江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若干问题研究[J].浙江学刊,1998(2):58-62. 被引量:3
-
3林元亨,吴燕子(图).未来四川的空间集中化发展战略——专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戴宾[J].西部广播电视,2008,29(11):80-81.
-
4戴宾.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思路[J].经济学家,2004(1):120-121. 被引量:3
-
5郭文炯,安祥生,王尚义.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454-458. 被引量:68
-
6郭文炯.山西省三大地带人口与经济集中化特征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69-73. 被引量:5
-
7卓勇良.美日区域发展比较与浙江区域发展战略[J].浙江社会科学,1999(5):52-58.
-
8戴宾.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9(1):140-144.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