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析《大公报》与公共论坛的建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我们社会生活当中一个领域,其间能够形成公众舆论一类的事物。"这一空间是对所有公民开放的,能够保证他们自由地集会和聚会,表述和发表观点。张季鸾先生早在1931年就提出了"报纸应为公共论坛"。这一观点似乎与哈贝马斯的公共舆论领域不谋而合。张先生重视舆论,《大公报》以他的言论而著称。本文试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观点的基础上对《大公报》如何建构公共论坛进行了探讨。
作者 张广宁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
出处 《新闻世界》 2011年第12期140-141,共2页 News World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陈纪滢.《我对张季鸾先生及大公报的体验》[J].传记文学,1997,:13-17.
  • 2李瞻.报业巨星张季鸾先生[J].国际新闻界,2010,32(9):100-109. 被引量:6
  • 3张育仁.《自由地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2002:468-470.
  • 4蒋含平、谢鼎新编著.《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2004:193.

二级参考文献14

  • 1王军余.《追念同学张季鸾》[J].专家文学,1962,:76-76.
  • 2张季鸾.《大公报一万号纪念辞》,1931年5月22日.
  • 3张季鸾.《今后之大公报》,上海《大公报》,1935年4月1日.
  • 4谭慧生.《张季鸾》,《民国伟人传记》,高雄,百成书局,1976年,第32-33页.
  • 5张季鸾.《中国的文明在哪里?》,天津《大公报》,1930年11月12日.
  • 6张季鸾.《本社同人声明》,重庆《大公报》,1941年5月5日.
  • 7张季鸾.《本报复刊10年纪念之辞》,天津《大公报》,1936年9月1日.
  • 8陈纪滢.《我对季鸾先生及大公报的体验》[J].传记文学,1977,:13-17.
  • 9胡健中.《我对张季鸾先生的观感》[J].传记文学,1977,:24-24.
  • 10胡政之.《社庆日追念张季鸾先生》,上海《大公报》,1946年9月1日.

共引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