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选工作改革的一种尝试——中国科学院地学部1999年院士增选第一轮试行通信评审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4
-
1刘昱,刘仲林.学科交叉中的科研创新契机——以中科院院士增选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2):61-63. 被引量:13
-
2徐飞,卜晓勇.中国科学院院士特征状况的计量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3):68-74. 被引量:43
-
3张利华,王义超.关于科学院院士增选制度的剖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3):57-61. 被引量:7
-
4陈仕伟,徐飞.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的马太效应——以2001年—2009年院士增选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1,29(1):37-43.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李峰,徐付娟,郭江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科技人才流动模式研究——基于国家科技奖励获得者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2,40(3):454-463. 被引量:21
-
2孙玉涛,陈灵芝,张帅.院士成长的城市:高层次人才城市迁移网络结构及演化[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2(1):212-230.
-
3王福涛,周丹丹,张振刚,杨红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遴选效度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1):108-113. 被引量:4
-
4唐家龙,缪鹏,蔺洪全.院士遴选的决定因素:基于2017年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20,0(1):156-164. 被引量:5
-
5唐家龙,缪鹏.区域发展与晋阶院士——来自2017年工程院院士遴选的证据[J].创新科技,2020,20(9):10-20. 被引量:1
-
6张昊,刘丽娜.锦标赛还是资格赛?我国院士增选模式探究及机制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4,45(7):183-198.
-
7危怀安,平霰,张见南.国家科技奖励的人才效应与启示——基于国家科技奖励高等级项目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人才,2024(3):1-8.
-
1中国社会科学院欲设“院士”[J].人大建设,2006(2):55-55.
-
2邓婕.教育部查新站申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以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22):147-149.
-
3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科学新闻,2006(8).
-
4《新世纪图书馆》2003-2009年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J].新世纪图书馆,2011(1). 被引量:1
-
5苏青.“振邦杯”2004年中国和世界10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J].科技导报,2005,23(2):38-38.
-
6两院院士评去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J].国外测井技术,2006,21(1):77-77.
-
72008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J].新华月报,2009(4):72-73.
-
8王平,宋子良.国外基础研究拨款中的同行评议[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4,6(5):57-60. 被引量:3
-
9任铭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何增选[J].四川统一战线,2004,0(6):15-15.
-
10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在蓉召开[J].中国西部科技,2009,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