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理性与乌托邦视阈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理性与乌托邦既相矛盾,又辩证地统一于现代化实践中。工具理性是乌托邦理想形成的根据,乌托邦理想体现了理性主义与人文关怀的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当在理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作者 雪明 程书强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39,51,共3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875)阶段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7

  • 1衣俊卿.评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潮[J].教学与研究,1996(2):8-12. 被引量:24
  • 2张隆溪.乌托邦:观念与实践[J].读书,1998,0(12):63-70. 被引量:23
  • 3张彭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乌托邦精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27-31. 被引量:1
  • 4[2]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5[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6[3]谢勒.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
  • 7[6]庄周.庄子[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218.
  • 8[7]陈戍国.四书五经:下[M].长沙:岳麓书社,2002:58.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共引文献52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