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地域分工原理探讨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区位商分析:我国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 区位商是区分地域分工格局的基本指标,它说明在地域分工中,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水平,通过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比较,也就显现出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
作者
庄志毅
机构地区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CSSCI
1990年第6期24-29,17,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地域分工原理
区位商
经济
分类号
F120.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2
参考文献
1
1
[日]小岛清 著,周宝廉.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同被引文献
65
1
魏后凯.
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7(2):28-34.
被引量:189
2
沈正平,简晓彬,施同兵.
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J]
.经济地理,2007,27(6):952-955.
被引量:37
3
王家新,姜德波.
以集群理论指导地区产业分工[J]
.南京社会科学,2003(S2):71-75.
被引量:12
4
陈长民.
论“优势”的内涵及优势产业的选择[J]
.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13(2):41-44.
被引量:10
5
杨开忠.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J]
.地理学报,1993,48(6):481-490.
被引量:24
6
姚晖,邹庆峰.
中日制造业比较与两国产业分工合作[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03(10):21-25.
被引量:2
7
涂妍.
南贵昆经济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1):19-24.
被引量:13
8
黄守坤,李文彬.
产业网络及其演变模式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5(4):53-60.
被引量:54
9
徐世刚,姚秀丽.
“雁行模式”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新变化[J]
.东北亚论坛,2005,14(3):15-19.
被引量:6
10
费钢杰.
区港产业联动的经济学分析[J]
.世界经济情况,2005(11):27-2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王德利,方创琳.
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J]
.地理研究,2010,29(8):1392-1406.
被引量:44
2
胡利民.
石油石化行业空间集聚、地区专业化分工与行业生产效率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2,28(16):130-133.
被引量:2
3
魏后凯.
我国区际工业分工转型的方向与经济关系的协调[J]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1(12):50-56.
被引量:7
4
黄彩虹.
山东省区域分工与空间优化测度与分析[J]
.绿色科技,2015,17(9):332-335.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崔建鑫,赵海霞.
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驱动机理[J]
.地理研究,2015,34(3):504-512.
被引量:52
2
王宜强,赵媛.
中国省域煤炭资源空间流动形成机制的主导要素解析[J]
.资源科学,2015,37(4):723-732.
被引量:6
3
王德利,方创琳.
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J]
.地理研究,2010,29(8):1392-1406.
被引量:44
4
高伟,聂锐,张燚,张磊.
区际产业联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中国软科学,2011(5):83-93.
被引量:15
5
赵斌.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战略下的铜仁经济发展框架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42-22044.
6
韩峰,柯善咨.
空间外部性、比较优势与制造业集聚——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30(1):22-38.
被引量:29
7
惠树鹏.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联动网络演进路径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3(4):139-141.
被引量:1
8
张祥,杜德斌.
省际工业分工合作及其空间联系研究——基于中部六省案例[J]
.经济地理,2013,33(5):89-97.
被引量:17
9
吕卫国,陈雯.
沪苏通三角区产业经济一体化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6):679-685.
被引量:3
10
汪存华,郝玉龙,马庆林.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新疆南北疆为例[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1-6.
被引量:6
1
方浩福.
经济开发区与区域经济开发[J]
.今日浙江,1996,0(22):14-15.
2
孟兰英.
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台前幕后[J]
.文史春秋,2008(12):18-23.
3
姚婷,朱浩.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
.南方农村,2010,26(1):43-46.
被引量:4
4
陈闻君,胡序勇.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影响[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26(5):118-122.
被引量:10
5
刘晓红,李国平.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6,22(5):78-79.
被引量:62
6
张彦.
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J]
.江海学刊,1990(1):3-9.
7
李波.
资本促进贵州科技创新的思考[J]
.中国风险投资,2010,6(3):24-25.
8
赵泽原.
郑州绿色经济发展进程测度分析[J]
.企业导报,2016(1):10-10.
9
乔永平.
发达地区反贫困的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110-112.
被引量:1
10
王建柱.
中国经济特区建成的台前幕后[J]
.党史天地,2009(7):6-11.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199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