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医结合肾本质研究回顾
被引量:
10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西医结合,概言之是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中医的长处是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调节性治疗;西医的长处是从局部出发,针对功能采取拮抗性治疗,从研究的角度是与时俱进,使中西医有高起点的结合。
作者
沈自尹
机构地区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4-306,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肾本质
调节性治疗
优势互补
与时俱进
拮抗性
分类号
R22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32
同被引文献
1258
引证文献
100
二级引证文献
633
参考文献
12
1
沈自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J].科学通报,1961,(10):51-53.
2
沈自尹.对祖国医学“肾”本质的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1976,1(2):80-80.
3
沈自尹 张丽丽 查良伦 等.肾阳虚病人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改变.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2):28-37,36.
4
沈自尹 王文建 等.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对比观察[J].医学研究通讯,1983,10:21-27.
5
沈自尹.
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50-52.
被引量:223
6
沈自尹 陈剑秋 陈响中.老年人和“肾阳虚”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对比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1):9-12.
7
王文健 沈自尹 张新民等.补肾法对老年(男)性腺轴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86,:32-35.
8
沈自尹,陈瑜,黄建华,胡作为.
EF延缓HPAT轴衰老的基因表达谱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1):59-62.
被引量:49
9
沈自尹,黄建华,陈伟华.
以药测证对肾虚和肾阳虚大鼠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2):135-137.
被引量:55
10
沈自尹.
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55-258.
被引量:63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沈自尹.
衰老—生理性肾虚证的HPAT轴分子网络调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841-843.
被引量:46
2
胡作为,沈自尹,黄建华.
淫羊藿总黄酮保护衰老细胞端粒长度缩短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2):1094-1097.
被引量:28
3
沈自尹.
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55-258.
被引量:63
4
董竞成,石志芸,沈自尹,王文健,李娅丽,章启夫,金维岳.
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加补肾中药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8):458-461.
被引量:46
5
张新民,沈自尹,王文健,张玲娟,陈素珍.
补肾中药对老年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作用机理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1):686-688.
被引量:44
6
沈自尹,王文健,王惠,张玲娟,张新民,陈素珍,陈伟华.
补肾药改善老年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9):518-521.
被引量:12
7
沈自尹,袁春燕,黄建华,郭爱克,胡作为.
淫羊藿总黄酮延长果蝇寿命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9):1061-1063.
被引量:17
8
黄建华,沈自尹,陈伟华.
基因表达谱揭示淫羊藿总黄酮对皮质酮大鼠肾上腺皮质再生的调控机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5):423-426.
被引量:19
9
沈自尹,陈瑜,黄建华,刘小雨,张新民,陈伟华.
以药测证绘制肾虚证两大基因网络调控路线图谱[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6):521-525.
被引量:35
10
蔡定芳,沈自尹,陈晓红,刘彦芳.
乌头碱对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9):544-546.
被引量:49
共引文献
432
1
胡若璐(综述),王小颖(综述),张彤(审校),赵文军(审校).
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脏腑辨证角度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24,30(3):261-265.
2
尤同建,杨天乐,谢敏豪.
运动性生殖内分泌改变与中医肾阳虚的关系及补肾中药强力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262-264.
被引量:6
3
惠振亮,刘淑雅.
益智聪明汤配合心理疏导智力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42例[J]
.陕西中医,2008,29(2):172-174.
被引量:2
4
余礼军,周红.
检验医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作用[J]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8):147-148.
被引量:1
5
沈自尹,黄建华,吴斌,董竞成,张新民,陈伟华.
淫羊藿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3):251-254.
被引量:36
6
蒋淑君,崔存德,许兰芝.
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钙调蛋白的基因表达及补肾中药的调整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56-5057.
被引量:22
7
曹奕,李明,马兆鑫,高海河,杨光,亓卫东,丁大连.
补肾药对老年大鼠听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3):113-116.
8
陈真,杨则宜,姚鸿恩,周未艾,王启容,李良鸣.
益气补肾中药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睾丸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898-5900.
被引量:6
9
杜巧琳,王小云,韩丽琳.
女性抑郁症内分泌免疫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考释[J]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36-1838.
被引量:3
10
陈瑜,沈自尹,陈伟华.
补肾及健脾复方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亡信号相关基因群调控模式的对比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5):346-349.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258
1
Zhilei Wang,Guang Xu,Hongbo Wang,Xiaoyan Zhan,Yuan Gao,Nian Chen,Ruisheng Li,Xueai Song,Yuming Guo,Ruichuang Yang,Ming Niu,Jiabo Wang,Youping Liu,Xiaohe Xiao,Zhaofang Bai.
Icariside Ⅱ, a main compound in Epimedii Folium, induces idiosyncratic hepatotoxicity by enhancing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J]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2020,10(9):1619-1633.
被引量:35
2
唐桂毅,温和,王晶晶,张海娇,刘妍.
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评价研究[J]
.药物评价研究,2020,0(1):66-71.
被引量:19
3
胡水寒,乔晨曦,于宗良,冯禾,袁增泽,付鹏宇,刘晓辉.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研究概述[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8):52-53.
被引量:13
4
陈红,于明薇,王笑民.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793-5795.
被引量:9
5
高冬,郑良朴,林久茂,林薇,陈旭征,宋军,陈可冀.
六味地黄丸对老年小鼠造血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药材,2008,31(2):251-254.
被引量:21
6
甘柏柳.
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7,16(4):268-271.
被引量:2
7
董冰峰,方肇勤,施建蓉,刘晴,吴中华.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大鼠卵泡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S1):122-125.
被引量:15
8
李建生,余学庆,胡金亮,程龙.
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6):4-6.
被引量:97
9
江雪华,李锐,周莉玲.
脑力智宝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获得障碍小鼠的保护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0):42-44.
被引量:3
10
陈宝英,方肇勤,卢文丽,潘志强,梁超,吴中华,刘小美,侯俐,张辉,高必峰.
荷瘤小鼠早期邪毒壅盛和气虚证睾丸下调的基因[J]
.中医药学报,2009,37(1):12-1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00
1
牟翔宇,高冬梅,郭英慧,王杰琼,高明周,王常瞵,张守亮,乔明琦.
肝肾藏象视域下情志刺激影响MeSCs稳态变化诱发白发症的机制探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4):1488-1493.
2
魏敏,赵晓山,孙晓敏,陈晶,赖名慧,罗仁.
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9):652-654.
被引量:12
3
陈筱旻,马方励,候胜超,熊勇.
男仕口服液治疗肥大性脊柱炎(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3,35(7):39-40.
4
李新华,邵水金,何倩,陈红艳,李杰.
中医特色的解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0):91-93.
被引量:2
5
孙红旭,戴恩来,曹晓慈.
温阳利水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体会[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57-58.
被引量:5
6
张婷,徐飞.
肾气丸和维生素E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内耳线粒体DNA缺失率的影响[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2):165-168.
被引量:6
7
於丙寅,孙伟.
孙伟教授临床从气阳两虚论治肾性水肿[J]
.四川中医,2014,32(5):2-4.
被引量:5
8
林伟,吕敏捷,吴新贵,王爱坚.
广西地区脑梗死患者早期中医证型与血糖关系的初步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2):256-257.
被引量:4
9
林月怡.
浅析肾虚质对针灸治疗哮喘的指导意义[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5):21-23.
被引量:1
10
聂立锦,蔡外娇,张新民,沈自尹.
补肾复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线虫模型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6):728-732.
二级引证文献
633
1
魏玉玲,赵慧亮,田俊生,吴文辉.
基于核磁代谢组学的酒炙韭菜子温肾助阳作用机制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38(3):116-121.
被引量:5
2
杨凡,管连城,柴艺汇,高洁,李文,秦忠,陈云志.
淫羊藿苷对H295R细胞维生素D系统相关蛋白表达及孕酮、孕烯醇酮分泌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0(6):45-49.
被引量:2
3
高尚,许继升,浦冬青,李静蔚,孙贻安.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医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用药规律及机制[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35):1-6.
4
何丽玲,龙清华,胡慧,王平,石和元.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大补元煎促进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0(7):8-14.
被引量:15
5
颜俊锋,叶妙勇,张春和,赵凡.
衰老相关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549-2554.
6
伍超,韦佳慧,陈涵,阮陶仁,李卓恒,张继芬,徐晓玉.
补肾益精中药治疗肾精亏虚证相关疾病的生物学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预测与验证[J]
.药学学报,2020,55(3):463-472.
被引量:20
7
娄纯彪,孟芊,魏传付,吕浩,曹慧,张文焕.
归脾丸联合钙尔奇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23,34(5):1141-1144.
被引量:1
8
简功辉,伍搏宇,齐新宇,熊辉.
膝骨关节炎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述评[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9):3339-3345.
被引量:3
9
李永乐,翟双庆.
中医五脏理论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299-1306.
被引量:8
10
马庆韬,张润琛,付天聪,李昱萱,胡细佑,窦报敏,柴润东,王舒,郭扬.
从“阳”立论,浅析抑郁症的治则治法[J]
.四川中医,2023,41(10):42-46.
被引量:2
1
宋春风,尹桂山,吕佩源.
肾阳虚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76-79.
被引量:14
2
王根发,董竞成,段晓红.
中医“肾”之概念暨补肾理法方药及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112-3115.
被引量:13
3
肖敬辉.
肾本质的探讨及补肾法则的临床应用[J]
.福建医药杂志,1997,19(3):88-89.
4
陈秀庆,周唯.
中医“肾”与骨代谢关系的现代研究进展[J]
.福建中医药,2006,37(2):63-64.
被引量:2
5
夏卫明,黄云.
糖尿病中医治疗体会[J]
.世界中医药,2010,5(5):339-340.
被引量:7
6
旭红,高磊.
朱砂研究回顾[J]
.内蒙古中医药,1998,17(S1):134-134.
被引量:1
7
王吉民,孙东星.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回顾[J]
.内蒙古中医药,1992,11(3):46-49.
8
李星.
五运六气学说临床研究回顾[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5):1076-1078.
被引量:9
9
罗玲,王静,唐勇,尹海燕,卢圣锋,余曙光.
腧穴配伍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回顾[J]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2):45-46.
被引量:11
10
王传社,李顺成,马治中,李志新,蒋文跃.
血瘀与衰老的实验研究回顾[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21-223.
被引量:2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