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民”的话语实践——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内涵流变的法理学反思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民"一词在东西方语境中早已有之。西方语境下的"人民"话语,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原本就具有公民、个人、国民的法律内涵。在古汉语中,"人民"原为民氓,指的是与君、臣相对而存在的平民大众。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汉语中的"人民"才具备了现代法律话语的意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精英们希望通过运用民族传统思想和价值来丰富马克思主义,通过"人民—群众"路线以克服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在"七五宪法"中将"人民"作为一个绝对的整体、一个完全的意识形态称谓,尝试通过人民权威在实践中的确立,以确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在法律领域内将人民与敌人对举、人民与整体相连的实践,使得法律语境中的"人民"脱离了个人、家庭和种族的基础,导致了法律与人民性的背离。同时,作为绝对整体的"人民"在法律中的地位不断被神化,使得法律的权威难以树立,规则秩序失效,权力不断膨胀,而作为个体的人民的基本权利也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作者 付子堂 任懿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4,共5页 Study & Explor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研究"(10AFX001)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38

  •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1页.
  • 2.《史记·周本纪》[M].中华书局,1975年.116页.
  • 3[德]康德 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 4.社论[N].台湾《经济日报》,2004年9月2日.
  • 5.《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2页.
  • 6路易斯·亨金著 邓正来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M].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页.
  • 7.《历史性的时刻--为中国入世而作》[N].《中国青年报》,2001.11.11/1版.
  • 8[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 9苏力.法律如何信仰—《法律与宗教》读后[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 10[美]哈罗德·J·伯尔曼:《一种世界秩序发展中的法律与宗教》,《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共引文献114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