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82,共2页
Theory and Reform
二级引证文献3
-
1孙燕,崔惠民.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教育扶贫的实现路径[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7):79-84. 被引量:8
-
2陈璐玭,刘秋容,冉红霞,石梅,谭秀蓉,秦红琴.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S村为例[J].科学咨询,2019,0(24):5-6.
-
3梁淑平.社工组织参与海南反贫困机制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3):141-143.
-
1温立加.可持续视角下新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J].经济视野,2013(7).
-
2张廷海.产业集群:新城市贫困人口就业的路径选择[J].现代企业,2005(12):35-35. 被引量:1
-
3苏勤,林炳耀.我国新城市贫困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软科学,2003(7):19-25. 被引量:18
-
4苏勤,林炳耀,沈山.转型期中等城市新城市贫困问题实证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3,23(5):630-634. 被引量:8
-
5谢海芳,张廷海.新城市贫困、就业扩张与城市产业集群成长[J].价值工程,2005,24(3):19-21.
-
6夏丽萍.对我国新城市贫困现象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5(11):148-150. 被引量:1
-
7黄宁莺,吴缚龙.就业与保障的背离——新城市贫困形成的深层原因[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1):74-77.
-
8赵娟.我国新城市贫困的原因及反贫困对策[J].经济论坛,2007(8):47-49. 被引量:2
-
9谭舒,陶亚舒,郭虹.新城市贫困——关于现实和未来社会的忧虑——以成都地区部分进城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的调查为例[J].天府新论,2008(2):110-113. 被引量:7
-
10暴向平.基于贫困人口集聚度的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格局——以西安市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1):54-5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