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本差异与逻辑会通——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比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无论是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对"现实"概念的理解上,都是一致的。但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没有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升到马克思世界观基本问题的高度,也没有把实践活动概念化,这是二者的主要差异。
作者
王立华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长白学刊》
2012年第2期17-22,共6页
Changbai Journal
关键词
现实
实践
比较
分类号
A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马拥军.
略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框架[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4.
被引量: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9.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435.433.
共引文献
245
1
罗成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文化取向初探[J]
.理论月刊,2007(9):23-25.
被引量:2
2
匡和平.
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性本质的现实样态及品质诉求[J]
.科学.经济.社会,2007,25(3):100-103.
3
田义勇.
警惕文学研究的知性思维[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67-71.
4
高彩霞.
共产党执政规律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辩证关系初探[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9):35-37.
5
李海燕,张成.
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J]
.江苏高教,2007(6):117-119.
被引量:3
6
张有奎.
人·人的解放·自由时间——关于十七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人文思考[J]
.理论月刊,2007(12):15-17.
7
廖胜刚.
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及其基本经验[J]
.理论月刊,2008(3):42-44.
被引量:1
8
罗会德.
毛泽东创新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理论导刊,2008(5):4-6.
9
杨励.
论国有企业的特殊角色本质——围绕国有企业属性与目标的探讨[J]
.长白学刊,2008(4):80-83.
被引量:1
10
孙照红.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从毛泽东与和谐社会说开去[J]
.长白学刊,2008(4):117-120.
同被引文献
7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68页.
2
马拥军.
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J]
.哲学研究,2008(8):25-29.
被引量:4
3
臧峰宇.
何谓“哲学科学”——兼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费尔巴哈论》中的“历史科学”规定[J]
.江海学刊,2012(5):61-66.
被引量:5
4
陈文通.
重新解读《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6(6):5-33.
被引量:4
5
郝建国.
《费尔巴哈论》:一部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经典之作[J]
.领导之友,2014(1):57-59.
被引量:1
6
许海.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科学总结——《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J]
.前线,2015(9):62-66.
被引量:1
7
王莅.
从“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理论”——马克思叙述历史话语体系的命名问题[J]
.学习与探索,2016(6):20-2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马拥军.
“马恩对立论”之根源何在[J]
.学术月刊,2013,45(3):50-57.
被引量:4
2
刘宝堂,丁书娟.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阐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J]
.青春岁月,2017,0(11):192-19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马拥军.
对《资本论》的九个根本性误读[J]
.天津社会科学,2015(2):14-23.
被引量:10
2
孙民.
论马克思实践观的生态意蕴[J]
.湖北社会科学,2017(7):21-26.
3
马拥军.
“道路思维”:“中国道路”生成的辩证思维[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3(6):95-104.
4
袁文华,谢倩.
从修正主义到西方“马克思学”:“马恩对立论”的三次浪潮[J]
.理论月刊,2019,0(8):19-25.
1
王立华.
文本差异与逻辑会通——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比较[J]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12(8):39-44.
2
中国梦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J]
.党课,2014(6):18-18.
3
张佳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赤子,2016(1):75-75.
4
李颖,张立恩.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精神会通刍议[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6):8-11.
5
杨叶彩.
“会通”与“超越”的述说——读《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J]
.才智,2010,0(29):169-169.
6
罗本琦,丁大平.
文化精神的会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1-5.
被引量:5
7
李其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前言[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68(5):27-33.
被引量:2
8
刘彦昌.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同列宁在组织制度理论上的差异[J]
.河南社会科学,1999,7(2):4-8.
被引量:1
9
郭继民.
李大钊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会通之考察[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86-90.
被引量:2
10
王光明,赵慧晶.
试论孔子人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会通[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9):28-30.
被引量:1
长白学刊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